《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反思( 三 )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反思(四)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课,其中包涵了丰富的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内容极具趣味性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欣赏动画短片的形式进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我将本课课题的一些笔画用拟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
生活日用品在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并且种类繁多 。所以同学们对它们再熟悉不过了 。于是,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找出与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区别,学生能购将不同准确的回答出来,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联想,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联想的意义 。但是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联想就是拟人化 。所以接下来通过课件(勺子的联想)的展示,如:同样的勺子通过不同角度的变换根据外形特征可以联想成花、蜻蜓等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总结并掌握了联想的方法,效果较好 。
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由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重点部分——“联想”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对着手中日用品的造型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部分学生说说想用哪些工具材料进行想象创作,并现场给予了评价和鼓励 。
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变形记”的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它的变形过程 。并让学生总结变形联想的方法,根据外形进行联想,根据联想的结果制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触角等),然后组合粘贴于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制作要求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制作步骤 。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竞赛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将部分装饰后生活用品的图片收集起来配上音乐循环播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路,效果不明显有些孩子照着图片中的进行制作,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 。最后的展示部分,我让先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拿到前面进行展示,自评互评后我将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据作品的优点发给了每一位进行展示的学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然展示时也忽略了个别没做完的学生,今后我将重点辅导这部分学生 。
最后拓展让孩子们拿起联想装饰后的用品,找到他们的小伙伴然后像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样和小伙伴们手拉手跳起欢快当舞蹈!使本课得到了升华,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成就感 。
教材提示:学生作业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实物上绘制、粘贴,也可以绘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在提出学生作业要求时,我选择了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