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四 )


例:鸡兔同笼,有20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去试: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在每个动物下面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了40条腿,还多出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呢?(7只动物分别添2条腿) 。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 。这时候有学生问能把动物都看成是4条腿的吗?在师生们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减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 。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四)
“鸡兔同笼 ”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探究”这一部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 。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用练习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用哪种方法合适?为什么?应用练习的设计,这样都能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通过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作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1)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设法教学与画图结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达到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决问题做为后进生的学习良方,也是解决难题的途径,也值得老师重点关注与突破 。
2.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鸡兔同笼的有效结合,让知识“二合为一”,有效沟通对知识的迁移,以及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