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三 )
3.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悟优化思想
新课标提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知道的学习方式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 。放手让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始终让学生面对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重点环节 。直至将“想法”与“发现”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性认识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重现课堂开放、生动的本来面目 。如为了寻求“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的优化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学生的新的认识不是通过教师板着面孔的说教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是学生自己“悟”出的,变“教”为“探”,环环相连,激活课堂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了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妙处,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
一节课下来,也有几点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努力啊,主要罗列几点,提示自己:
1.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教师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 。
2.我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处理的不到位 。
3、一个小小的疑惑:很多教师提出疑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众不同,是否合适呢?会不会拔高要求?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三)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新课标新增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策略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以烙3张饼作为烙饼问题的突破口,形成了多种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建构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我着重渗透了以下理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
《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如,这节课我以小红家吃烙饼——正反面都要烙,(演示烙饼的过程)锅里一次可以同时烙2块饼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 。让学生操作、讨论、交流 。进而研究3块、双数饼、单数饼……,并从中发现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