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三 )


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 。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 。
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 。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 。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 。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夜莺害怕吗?”,我本来想让学生体会出“是”,但当学生回答“不”时,我一下子觉得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好含混搪塞过去 。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假设你是小夜莺,面对一大群持枪携弹的德国兵,你心里恐惧吗?”这样的话,学生可能体会的就会深刻,因此,这一句的教学就出现了理解不透的情况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三)
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称为小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开始我真有些不知所措,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支玉恒老师上的课堂实录,感触很深 。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汲取了支老师课堂上的精妙之处,课上下来,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
一、加小标题,概括内容
这篇课文很长,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能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先引导学生去发与前面文章的不同 。初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细心的同学很快就找到是有空格 。我告诉学生这是自然空格,也就告诉了我们文章该如何分段 。会分段了,去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就显得容易多了 。接下来,我又学着支老师让学生从刚才概括的自然段段意提炼出一个词或一个小词组,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掌握小窍门,我便引导他们能不能说的再精炼些 。就这样,由开始的7个字,到后来的5个字、3个字,以至于到后来就用一个字来概括,如:诱敌(引敌)、带路(引路)、歼敌(杀敌)、再诱(再引)等 。学生从概括小标题中,学会了如何表达得既清楚,又简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