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解读后现代主义》读后感
前言:
在上本学期张教授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前,对于后现代主义没有丝毫接触,对于传统的哲学思维,也仅停留在大学课堂上的浅尝而止 。法学院的四年没有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此类课程,而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也没有机会可以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就打小就是文科生的我来说,对于涉及思想类的学科来说,都有种情有独钟的情怀 。
必须承认,全部课程听下来,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仍属于浮光掠影,囫囵吞枣般得呆板,对于期末论文亦感无从下笔,斟酌再三,决定对于后现代主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后再写出属于自己的认识,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读后感 。
《解读后现代主义》是由Christopher Butler所著,Christopher Butler现为牛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著述颇丰,其中包括《早期现代主义》、《阐释、解构和意识形态》等 。在本书中,Christopher Butler质疑、探求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在理论、文学、视觉艺术、电影、建筑、音乐等方面的表现 。他认为艺术家、知识分子、批评家以及社会科学家们“就像是一个组织松散、喜好争辩的政治党派的成员”,我认为该书搭建起一个极为有趣的框架,以揭开“后现代状况”的种种奥秘,所涉内容从博物馆文化的政治化,一直谈到崇尚政治正确的方方面面 。
本书分别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政治与身份”、“后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状况”五个章节描述了作者眼中的后现代主义的世界,对此本篇读后感也会一一对应,就每个章节谈论个人体会 。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在作者看来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起源于文化上的变化,从1976年卡尔 。安德烈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的《对应物之八》开始,就有一种的艺术理念涌现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这种艺术理念有别于1945年以后盛行的先锋派艺术的观念,艺术家们有意让自己的作品有别于传统的艺术作品,而展现出一种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特征 。
于是,从艺术领域开始,于是从艺术界的后现代主义开始,从知识界与学术界也逐渐兴起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一群人,这群人产生了极具批判性的自我意识,这群人为追求共识和支持,慢慢这种批判性的自我意识就成为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不属于科学哲学中的理论,科学哲学中的理论可以通过检验识别正误,也不是欧美宽泛的经验哲学中提到的理论 。这是一种更加关注自身、持怀疑态度的话语,将传统哲学中产生普遍概念运用到文学、社会学及其他材料中,并由此使得这些材料具备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
而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观点看起来确实与以往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许多重要文化时期最基本、最主要的观念都会收到类似的批判 。一旦人们意识到这点,就会对于很多认定的意识形态重新组码,一些重新解释、一些予以摒弃,历史上所有的激进思潮都有这个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只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