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解读后现代主义》读后感( 二 )
修正和改进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但不管怎么样,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犹如在PM2.5污染严重的空气里,注入了一股带有海盐味的湿气 。
第二章“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为了进一步强调很多后现代主义理论依靠的是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在第二章的一开始,作者就搬出了后现代主义的重量级教父人物——让 。利奥塔,在其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态》一书中,他强调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曾被接受和认可的“权威叙事”已经陷入危及,并在逐步衰败 。”,他所认为的权威叙事主要是当时欧洲主流的哲学流派,如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等,认为历史是进步的,知识可以解放人类,所有的知识之间存在着隐含的统一性 。而他所具体批判的主要是二种主要叙事,一种是人类进步解放论——从基督教救赎到乌托邦;另一种是科学胜利论 。他认为这二种叙述自二战以来已经失去了可信性 。如果让我用一种极端简化的方式给他对于后现代下个定义,那就是元叙事的怀疑 。
因此上述的怀疑论称为后现代主义者最基本的态度,之后雅克 。德里达在前述怀疑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构主义”,他的核心观点在于相对论——即所说的相对论意思是真理本身总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批判主体的不同立场及带有的倾向性的思维框架 。
作为德里达的支持者们进一步提出了解释任何单词都必须考虑这些单词与它们所参与的各种体系之间的关系 。由此他们认为,所有定义者只不过充其量限于概念体系之中的相对论者而已 。即人们只能在“它们”所允许二点范围内了解它们希望你所了解的“真相”
于是乎,这些追随者们延续了上述理论,对于大部分文本只是一种游戏,语言和文字只是一种隐喻,在读者或听众、观众在读、听、看某一文本时,不过是作者刻意所左右 。因此,有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宣称应该以“作者已死”的观点去查看文本,后者有巴尔特及福柯等人 。
最后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眼中,所有的任何现实主义的形式,如果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来撰写历史,注定会失败 。
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者和其他哲学、理论、历史等领域的学者之间的这场论战,其根本矛盾在于统一的论调与矛盾主义的言论间的对立、合作建构与个人主义解构之间的对立 。后现代主义者采用自由主义的立场,反对所有整理论解释,在很多方面都能够极大地解放思想,至少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等领域的确如此 。但不能这样看待科学家及历史学家的观点,更别说在法律领域了,律师很难将后现代主义怀疑论运用到法律证据中,也不会怀疑,设立法庭的目的就是以某种方式对所有发生事情的二种不同陈述进行检查,以确定二种陈述各自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