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三 )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

三、开题论证的运作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1.选择开题论证会的地点:小型会议室,最好是圆桌会议 。切忌阶梯教室 。

2.参加人员

开题论证会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级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接着,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最后,与会专家、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

(二)开题论证的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陈述,时间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简要交代任务来源和背景;重点“指出”存在问题,不必花太多时间细述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主攻方向要有比较充分的论证;详细论证研究内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

第三章 做题:教学研究合一

一、教师做科研的双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是中国教育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张华教授近年来大力倡导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主张把教学变成研究,提出的诸多观点对教师做科研很有启发:

1.把“备课本”变成“教学研究记录手册”,鼓励创造性备课 。

2.把设计教学目标与创设教学情境并重,侧重情境创设 。有目标,但不拘泥目标 。

3.讲授教学与对话教学并重,侧重对话教学 。不论讲授,还是对话,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态度 。

4.把学生自己的观念视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倾听学生,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错误”) 。

5.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成性 。善于捕捉课堂上不可预测的教育时机 。

6.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 。

7.重视课堂上故事的价值与力量 。

8.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之外的有关文献、图表、数据、图像,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本学科的诸种实验资源 。

9.尽可能增加发现性的实验(包括思想实验),降低验证性的实验的比例 。

10.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11.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盟与整合 。注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关注问题 。

(二)在教学中研究

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接受,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教学本身变成了研究,课堂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舞台,成为共同创造知识的发现空间 。

二、教学设计融入研究设计

(一)问题分解

(二)问题归因

表3—1问题归因的三个来源

来源

载体

途径

理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接受专家指导,寻找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