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三国|《水煮三国》读后感
初看到《水煮三国》,不由心想——“把三国用水煮着吃了,真是无厘头!”经典的三国,水煮以后味道不就变了吗?简直是哗众取宠!不过看到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简直到了吹捧的地步,让我不免跃跃欲试,产生一读为快的想法 。
出乎我的意料,刚看完第一章,我的兴致就来了 。作者成君忆用“大话三国”的文笔娓娓道来,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大有深意,说的是管理的学问 。
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国人物为载体,将市场管理、营销的诸般道理渗透于一个个故事之中,讲解得通俗快意,使人们在开怀一笑中受到启迪 。一口气看完,感觉仿佛真是象川菜“水煮鱼”、“水煮肉片”、“水煮白菜”一样,看似简单,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使我这个从来不看管理书籍的人,如今也受益非浅!
《水煮三国》向我们展示的是市场竞争中的三类公司,一类是利用计划经济的特点,大量占用国家资源的传统企业,实力雄厚、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如东汉的曹操;一类是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如吴国的孙权;一类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如蜀国的刘备 。面对这样的商战现实,针对其不同的个性,讲述了如何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 。该书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读来有趣而有益 。
我认为,《水煮三国》之所以不同于那些牛皮筋一样的管理学着作,最重要的是它跳出了实用科学这个魔瓶,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来梳理人类早期的管理活动,并从中发现了许多管理的智慧 。楚汉战争期间,由于刘邦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胜一筹,他便成功地打败了力能扛鼎的大英雄项羽 。三国时期各大军阀之间的拼斗,拼的就是军阀首领的英雄气魄和管理能力 。()对人性和情感的关注,乃是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第一原则 。令人奇怪的是,现代的管理者似乎常常忽略了这个原则 。中国本土文化那种浓厚的影响力,并没有引起广大经理人和专家们足够的重视而《水煮三国》的成功恰恰在于,它让管理学能够贴切于人性特点 。它提倡人文关怀,也强调通过对人的关心来提高工作绩效 。
它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国人物为载体,将市场管理、营销的诸般道理渗透于一个个故事之中,讲解得通俗快意,令读者在开怀一笑中受到启迪,在笑过之后你就学会如何解那一道道难题 。
它有内涵:这部书具有很高的谋略学价值 。尽管作者和出版商将其定位于“管理学”范畴,但我觉得它实际上已超乎一般管理学着作而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市场谋略学” 。
它有特色:作者构思巧妙,“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寓至理于谈笑之中”,将一系列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的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一本正经”为“调侃幽默”,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格外适合读者求新求异求活求趣的胃口 。作者知识渊博,占有资料丰富,借“三国人物”之口,旁征博引,将东西方的市场谋略精华“煮”于一炉,妙论迭出,再加上文学性的叙述风格,令读者大快朵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