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文章图片

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文章图片

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文章图片

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文章图片

抗体 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文章图片

【疯狂机械控第509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 , 截至8月15日 , “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 , 累计行驶889米 , 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 , 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 , “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 当前 , 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 , 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 , 实施拓展任务 。
在巡视探测期间 , “祝融号”火星车按照“七日一周期 , 一日一规划 , 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式运行 。
?导航地形相机获取沿途地形地貌数据 , 支持火星车路径规划和探测目标选择 , 并用于开展形貌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
?次表层探测雷达获取地表以下分层结构数据 , 用于浅表层结构分析 , 探寻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冰;
?气象测量仪获取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 , 用于开展大气物理特征的研究;
?表面磁场探测仪获取局部磁场数据 , 与环绕器磁强计配合 , 探索火星磁场演变过程;
?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获取特定岩石、土壤等典型目标的光谱数据 , 用于元素和矿物组成等分析研究 。
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 , 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甚低频模式)、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等7台科学载荷获取的数据已经完成相关处理和质量验证工作 , 并形成标准的数据产品 , 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网日前已面向国内科学研究团队开放数据申请 , 后续将以月为周期组发布科学数据 。
目前 , 环绕器运行在中继通信轨道 , 主要为火星车进行中继通信 。 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 由于受太阳电磁辐射干扰的影响 , 器地通信将中断约50天 , 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转入安全模式 , 停止探测工作 。 日凌结束后 , 环绕器将择机进入遥感使命轨道 , 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 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结构、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 。
“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圆满完成了工作90个火星日的目标 , 但是目前它的状态依然非常好 , 每天都在回传最新的探测数据 。 接下来 , “祝融号”将开始它的“超额”工作计划 , 继续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 。
自从开展火星表面巡视探测以来 , 祝融号火星车在能源供给、热控、通信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 身体状态非常“健康” , “祝融号”也在不断切换前进模式 , 更多地“锻炼自己” 。
【抗体|祝融号火星车运行90个火星日,获取约10GB数据,到底厉害在哪?】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比如我们有地面规划盲走的模式 , 然后我们有车本身的控制系统 , 自主进行避障规划的移动模式 , 还有视觉测程的移动模式等等 。 这些移动控制模式在90个火星日之内都进行了应用 , 效果也都非常好 。
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会继续向南行驶 。 距离目前火星车位置大约有1.7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处沟槽 , 按照目前“祝融号”的行驶速度 , 大约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到达 。 随着后续任务的推进 , 还可以做一些更极限的测试 , 为后续我们在其他地外天体的自主巡视探测任务能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
除了祝融号取得的成绩 , 相信很多人也非常好奇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外观设计原理 , 这里面可藏着不少“中国智慧” 。 祝融号火星车在外观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创新性 , 表现在:
? 外形独特 , 中国火星车采用仿生“蝴蝶”的设计 , “身体”呈金色 , “翅膀”为深蓝色 , 具有更加鲜明的外观认同性;
? 外观复杂 , 车体上方配置可展收的太阳翼、体装电池阵、集热窗 , 下方布置车轮 , 前方布置桅杆 , 后方布置定向天线 , 收拢时紧凑 , 展开时舒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