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2000字( 二 )
二是安贫乐道,淡薄名利思想 。我们工资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实,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但有的人却很不适应,有的甚至口出狂言 。所谓“靠山吃山,靠树吃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等等,言论既已如此,行为上必然出现偏差 。所以看见一些“勾兑”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质就发生了变化 。“法律允许范围内”、“违纪”、“违法”悬殊往往在一线间,有的人偏就喜欢在这钢丝上走,思想根源上还是不能正确看待“安贫乐道”思想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我认为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 。孔子的学生颜回家境贫寒,住漏雨破屋,三天两头缺粮,“瓦灶绳床”,都还朝不保夕,还得经常依靠子贡的周济 。孔子称赞颜回能在贫困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清朝有个清官任满回家时候,因为没有收受贿赂,觉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装了很多石头,以示“宦囊丰富”,居然还被人举报,上面居然还派员“调查”,结果查出了一个清官 。笑话之余,这个清官清政不留名,体现了安贫乐道思想 。我们不排斥富裕,我们不崇尚贫穷,但如果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同情、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 。如果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
三是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 。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却很少去思考 。有的人挺起个冬瓜一样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脏”,开口就是粗话脏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讲社会公德,随地乱丢脏物,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喧哗、吸烟、吐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特别是生活中本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 。美国原总统里根说他在中国的一次经历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 。里根访华到西安,当然是微服私访式 。看见街边有个小女孩卖甘蔗,里根突然想买根甘蔗来吃,一根甘蔗一毛钱,里根没零钱,拿出一张10元“大团结”付钱,小姑娘找不起,涨红了脸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对卖甘蔗的来说,10元相当于巨款了 。里根也知道这个事实,于是以一种“周济”的心情,“美国式的宽容”,摇手说不要了,然后怀着一种对第三世界国家作了贡献的满足离开 。没料到一会儿小姑娘叫喊着,迅速追上来,把该补给的钱补给里根 。里根后来说,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贫乏和空虚,他以一种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强的中国小女孩对他进行了施舍 。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种不尊重他人,不礼貌的行为 。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总统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对象不光是经济巨头、国家首脑,对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细节,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 。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抱怨” 。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