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二 )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说 , 人首先要能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 ,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 , 一遍遍问天问在 , 这样只能加重你痛苦 。其次 , 要尽可能用自己所做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
一种遗憾 , 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那就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 , 那么你将错过星星了 。”一种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少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 , 影响到你生命的质量 。比如:当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 , 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吸出来的空气 , 它是灰色的 , 其中二氧化碳特别多 。所以 , 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 , 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遗憾不能避免 , 那么如何对待遗憾的心态和方式就尤为重要了 。这里也就是我写这篇博客的中心意义 , 那就圣贤们早就在千年之前用文字告诉我们 , 无力改变事实 , 却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 。那就是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
所有儒家理论的核心无非常三个字:仁、智、恕 。关爱别人 , 就是仁;了解别人 , 就是智;放得下 , 就是恕 。你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 , 马上就去做 。什么人最重要 ,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推已及人地 , 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 除了仁、智、恕外 , 还要有“勇” , 有大勇 。如此 , 内心有约制 , 得失在心中 。一切苦难均可以笑傲 。
《论语 。宪问》记载:子曰:“君子道者三 , 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 智者不惑 , 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孔子说 , “仁者不忧 , 智者不惑 , 勇者不惧” 。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让内心真正的强大 , 一个前提是要看清身外之物有得与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称为:“鄙夫” 。
《论语 。阳贷》中有录: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出 , 患不得之;既得之 , 患失之 。苟患失之 , 无所不至矣 。”鄙夫 , 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 , 就是不上台面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 , 你能让他去谋划国家大事吗?不能 。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 , 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 。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 , 不会有开阔的心胸 , 不会有坦然的心境 , 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