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一)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 , 是“道”的具体化 , 它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 , 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道德法则 。并且告诉人们 , 作为“道”之子的人 , 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 , 具体方法就是让人的思想顺“道”而行 , 用道性换掉人性 , 这个过程就叫修道 。当人的思想符合了“道”时 , 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 , 实现人生的完美 。

一、主观符合客观——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是讲“道”的:“道 , 可道 , 非常道 。名 , 可名 , 非常名” 。这就说明“道”是不断变化的 。道大无边无际 , 浩瀚无比 , 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 一会儿是这个样子 , 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 所以要给它取个名 , 就是叫“道”这个名字可以 , 不叫这个名字 , 叫另外一个名字也可以 , 说到根本 , 是“无名” 。“无名 , 天地之始 。有名 , 万物之母” 。无名的“道” , 产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 , 又由此产生了人和万物 。由于本源的“道”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名字都可以变化) , 所以它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是不断变化的 , 这就要求人要适应这种变化 , 即主观要符合客观 , 因此人就有了主观与客观的问题 , 人的行为也因此分为两种:有为与无为 。主观上自以为是 , 不考虑客观变化 , 这就是有为 。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 , 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 , 即顺应自然而为之 , 这就是无为 。做到无为了 , 就能无不为 。那么 , 人是否就能做到无为呢?不修道那是不可能的 。
人是万物之灵 , 本来也是客观“道”产生的 , 但人生来却是不符合“道”的 。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个矛盾混合体 , 其中有私心欲望 , 万物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欲望所限制 , 并不“灵验” , 不能适应“道”的变化 , 具体表现就是主观意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符合 。怎么办呢?这就要修道 。修道就是帮助人去掉不自然的东西 , 使人符合客观 , 使客观支配主观 , 这样人生坎坷就少 , “是以圣人 , 无为故无败 , 无执故无失” , 即修道修得好的人 , 为人处事都会顺利吉祥 , 所以“道”也就是一种人生 , “万事如意修道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