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二 )
那么 , 修道怎么修呢?就是守静背诵《道德经》 。
“常无欲 , 以观其妙 。常有欲 , 以观其徼” 。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 , 才能守静 , 这样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 , 从而适应并符合客观的变化 。有私心欲望 , 就不能守静 , 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 , 即便体验到的 , 也是有限的 , 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 , 人生旅程就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所以修道就要修德 , 没有个人想法 , 事事顺客观 , 这就是“德” , “夫莫之命 , 而常自然 , 故道生之 , 德畜之” 。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 , 才能放弃个人想法 , 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 , 就能够乐观自在地处事为人而达到“无不为” 。
二、道性换人性 , 利益最大化
人生离不开利益 , 那《道德经》是怎样看待利益的获取呢?
经济学理论认同这样一个原则:人是理性的 , 人人都会在约定的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这本身是符合自然的 , 即符合“道”的 。因为“道”的行为特征就是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 , 这只要研究一下各种生物体的内在设计和它们的代谢运行及生物圈的分布就会发现 ,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但人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解常常是欲望与争斗 , 这就是人身上最典型的不符合“道”的特征 , 即有为的特征 , 这在《道德经》的修道体系里叫“人道”(也叫“人性”) 。“反者 , 道之动” 。“道性”就正好相反 , 是无欲、处下和不争 , 即“不争而善胜” 。因为人生来就是带著一大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的 , 潜能发挥的深浅决定生命质量的高低 。这些潜能是自然赋予的 , 人只有符合自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 , 同时也就能获得最大化的自身利益 。而符合自然就要消除欲望 , 就要修德 , 提高道德水平 , 所以说提升“道德”是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行径 。
下面就结合《道德经》具体地谈一谈 。
三、成功之道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修道是求“道”来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 。人们常说 , 性格决定命运 。修道就是调“道”的能量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 , 用道性换掉人性 , 从而使人的思维和言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