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三 )


下面就专门地谈一谈符合“道”的思维与行为有哪些 。

1、“道”的行为就是坚强不屈
“道常无为 , 而无以为 。”“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 , 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 。说明“道”做事 , 事事都是成功的 , 因为“道法自然” , 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独立不改 , 周行而不殆 。”独自运行而不改变 , 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 。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 , 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 , 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 。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 , 要做正确的事 , 符合客观规律的事 , 要做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 ,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 , 不管别人说什么 , 都不要受影响 , 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
“民之从事 , 常于几成而败之 , 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意思是 , 人们所从事的事业 , 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 , 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 , 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即在最困难的时候 , 也必须以开始时的决心和信心 , 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 。所谓成功者绝不放弃 , 放弃者绝不成功 , 也就是“强行者有志” , 这种品质就是符合“道”的 , 这种品质就能保证你成功 。
修道就是求“道”帮助自己 , 使自己符合“道”的品质 。

2、甘愿付出 , 不求回报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意思是 , 水之所以善是有利万物生长并不争功 , 它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 , 所以最接近大道 。为什么处在众人都不愿去地方还最接近大道呢?因为水本来是干净纯洁的 , 但为了净化万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污浊 , 最后还要流到最低的地方 , 不再被人重视 。所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 , 最后还落到人人都不愿去、受轻视的地方 , 这种“甘愿付出 , 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 , 这种品质在《道德经》里也叫“柔弱” , 即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 , 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 。《道德经》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 , 而攻坚强者 , 莫之能胜 。”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 , 莫过于水 , 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 , 没有不胜的 。在克服困难时 , 水又变成最坚强的 。《道德经》就是以水喻“道” , 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 。我们人总是强调人要无私奉献 , 无私就是私心欲望要柔弱 , 奉献就是付出的愿望与力量要强大 。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源于万物本源的“道”的特性 。为什么那些有著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起事来总是会散发出蓬勃朝气和无穷力量呢?因为他的精神状态符合了万物本源“道”的特性 。所以人生要成功 , 就必须把“道”的特性(道性)变成自己内在的品质 , 永远铭记要让自己物超所值 , 永远想到自己所做的比自己想得到的要多得多 , 这样人永远就不会离成功太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