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
通过阅读《乌合之众》,使我对群体的特征、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形成、群体的分类及具体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下面将从具体章节的内容出发,谈谈我的看法 。
首先,群体的特征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群体的个人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 。2.环境的变化导致群体性格变化 。3.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传染并易受暗示 。4.群体往往冲动、易变且急躁 。5.群体可以产生幻觉,因此他们的“证词”毫无价值 。6.群体想象力改变着传统书中记录的神话 。7.群体的情绪夸张且单纯,同时由于缺乏理性,因此群体具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思想,并具有双重的道德标准 。
以中国的大背景为例:
毫无疑问,“中国人”组成了一个群体 。当这个群体中的个人走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去关注每个个人的具体个性,而是先把这个人贴上“中国人”的标签,用他们曾经对“中国人”的整体看法来看到这个人 。这样便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群体内个人个性的“消失” 。
中华民族有着漫长的历史,从秦皇汉武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内与国际环境当然处在千变万化之中 。而由此形成的国人性格也由雄踞天下的骄傲到受人侵略、奚落而腐败无能,再到新中国成立并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的性格在困难与挫折中不断变得坚韧 。由此可见,环境对群体性格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
从遭受列强侵略,到新时期遇到的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众多反华势力的不断侵扰,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杀戮、被天灾人祸所侵袭、在国际上被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相信,这都会激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的爱国心,并以其自身的行动感染周围的其他人 。像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时期的国外种种反华势力的不断挑衅下,我们不止一次的看到身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集体组织游行、抗议 。他们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并给与其他人一种身为中国人,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些行为的暗示 。
“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 。”它会随着刺激因素的改变、强弱,而充满激情的去改变自己 。爆炸性的消息更能引发群体的想象力 。还记得一段时期内,中国似乎发起了一场“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的“讨论”,正是受到了会见达赖问题的刺激,从而稍显冲动的做出一系列动作 。当然,这并不否认,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中法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向着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的 。到那时,群体中个人的做法也必将随之改变 。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完全可以体现出群体的冲动、易变且急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