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一)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 , 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 , “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他 , 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 , 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 , 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 ,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 , 自古至今 , 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 , 《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 , 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 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 , 曾经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观念 , 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 《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语词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 , 论证周详、语言流畅 , 表述清晰准确 , 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 。《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 , 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 。透过文字 , 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 , 聆听他“性相近 , 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 , 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骥不称其力 , 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 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 。孔子坚决维护周礼 , 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 , 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 , 孰不可忍也 。”他要求正名分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 , 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