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 二 )
孔子要求“为国以礼” , 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 。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 , 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 , 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有耻且格 。”对普通民众施以礼 , 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 , 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
两千年前的孔子 , 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 , 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 , 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 , 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 , 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 , 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 , 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 , 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 , 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论语译注读后感】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 , 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译注》读后感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 , 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 , “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他 , 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 , 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 , 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 ,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 , 自古至今 , 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 , 《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 , 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 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 , 曾经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观念 , 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 《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语词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