扞卫童年读后感( 二 )


父母应该学会宽容孩子的不完美 ,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 当孩子身上有一些缺陷存在时 , 只要无伤大雅 , 父母不妨和孩子一样“视而不见” , 大可不必对孩子进行责备 , 引发无谓的恐慌危机 。当然 , 这种“视而不见”并非真的放纵不管 , 而是不让孩子总是那么紧张 , 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 让孩子远离“童年恐慌” , 还给孩子天真、烂漫的、快乐的童年 。

扞卫童年读后感(二)
为了将来更好地和宝宝沟通 , 最近开始学习育儿的知识 , 前几天刚刚读了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扞卫童年》一书 , 收获不少 , 原来孩子的教育是如此细致庞大的一项工程 , 突然觉得好有压力 , 在育儿方面一片空白的我 , 将来怎么能好好的教育孩子呢?庆幸我在此时及时的注意到此问题的重要性 , 至少还有近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补习相关知识 。要特别的感谢那些为了儿童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专家学者 , 可以让很多年轻的家长有更多的学习资源 。
印象中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 , 然而现实却是在应试教育的威严下 , 很多孩子的童年被各种的学习培训占据 , 很多父母不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孩子沟通 , 越来越多的孩子童年失去了绚烂多彩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过程 , 当孩子们连玩耍的自由都没有的时候 , 将来怎么能有发展创新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读书、学习 , 当孩子被长期逼着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 压力得不到宣泄 , 悲剧随时可能出现 。
国际社会认同的儿童概念包括:第一 , 必须将儿童当“人”看 , 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格 , 而不是成人的附属;这一点我的理解就是对儿童的尊重 , 家长或者老师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 , 而不是前者就是高高在上 , 后者就任前者随意摆布的 , 如若不是读了这本书 , 我想我是不会反思我与孩子(哥哥家的孩子)的交往 , 虽然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让侄子侄女更好地成长 , 但是似乎假期在老家与他们的交往并没有处处做到尊重他们 , 说教无效以后往往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 , 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更是如此 , 因为农村生长的孩子们 , 家长心中并没有完整的教育孩子的理念 。第二 , 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 , 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 , ()而不能仅仅将它看做成人的预备;这一点理解不是很到位 , 也许是儿童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 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生活理念要求孩子 , 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 , 时刻要提醒自己 , 他只是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 , 他有自由玩耍的权利 , 他有选择他喜欢的事情的权利 , 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要求任意的强加于孩子身上 , 而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 童年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各种知识 , 更重要的是快乐健康的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 , 儿童在成长阶段 , 应当为其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 , 儿童个人权利、尊严应受到保护 。这一点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教会他应该做的事情 , 比如在他六岁的时候 , 他应该会自己吃饭、洗脸、系鞋带等 , 而不是仍然有父母代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