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三 )


“我最痛恨‘聪明人’,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有些人还不了解业务流程是什么就去开流程处方,结果流程七疮八孔地老出问题 。你们一定要明白IBM是怎么做的,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 。我们通过培训、考试上岗,即使他认为自己比IBM还要厉害,不能通过考试也要下岗 。”
“我们让大家去穿美国鞋,让美国顾问告诉我们美国鞋是什么样子 。至于到了中国后,鞋是不是可以变一点,只有顾问有权力变,我们没有这个权力 。创新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 。我们要把那些出风头的人从我们变革小组中请出去 。”
任正非下定决心削足适履,提出了着名的管理学习“三化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冒这么大的风险,因为他知道,员工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也就是外界津津乐道的所谓华为“狼性文化”,并不能包打天下 。虽然,以国内标准衡量,华为是相当成功的公司,但因为管理系统的薄弱,华为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的差距还相当大 。华为每年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但研发的效益仅仅是IBM的1/6 。供应链方面,华为订单及时交货率只有50%,而国际领先公司为94% 。库存周转率3.6次/年,但国际领先公司为9.4次/年,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25天,国际领先公司为10天 。从人均销售额比较,华为的100万元人民币与国际领先公司的50万美元同样相差悬殊 。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任正非感慨,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太聪明”,但因为无法用制度、流程、系统把这种个体的“聪明”规范起来,5000年都受穷 。其实,中国的问题同样可以说是因为中国人“太勤劳”,同样因为无法把这种个体的“勤劳”规范起来,5000年都受穷 。走遍全世界,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过得那么辛苦?
《华为的世界》披露一个让人深思的细节:1996年的时候,华为人几乎天天加班,但企业的人均销售才57万元;到了2005年,完成流程变革项目的两年之后,加班现象越来越少,人均销售收入却接近150万元 。华为终于走出了一条不靠个体的“聪明”、“勤劳”来生存的新路子 。
所以说华为应该是被我们学习的 。或者说是华为作为先行者,在走向世界级企业过程中用成功和教训标示出的“道”,而非那些无法被别人复制的“术” 。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于“华为做了什么”而言,“华为为什么这样做”才会让中国企业找到“学习华为”的最大价值 。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三)
首先,想先在此说明一下,这是我个人第一篇博客,之所以选择发表在新浪博客里,是觉得要是发表在目前的各种社交网站上显得一点私人空间的感觉都没得,但有的时候又很希望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借助博客这一平台偶尔对自己忙碌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分期的总结,希望即便忙碌,但仍能通过写文章让自己能有所沉淀 。另外,我也打算将这个博客地址告诉个别好友,因为其实让这类好友了解自己的成长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