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三 )


看《教育的智慧》又进一步理解了一个词 , 理解了一个更深层的道理 。
我们学校可能很多老师都骂孙奇峰(也包括我) 。春节期间巧遇孙奇峰 , 当时他竟然很阳光地对我说:老师好!我当时惊讶地没敢相信 , 真的没想到他能对我说这样的话 。原来我认为他是畜生 , 不是学生 , 不会说人话 , 不会办人事 , 但事就是这么个事 ,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通过学习《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个词 , 理解了这个词 , 又更深层的理解了一个道理 , ()这个词就是:教育的个体发展观 。原来这里也有乐趣 , 真的孩子就是孩子!
所以说读书好 , 读书能让我明理 , 能辩证地看问题 , 也就是书上说的“要多层次多视角地看问题看学生想问题”周三下午本是工会活动 , 非整什么读书活动 , 原来有抵触情绪 , 通过学习感到这是展示的机会 , 交流的机会 , 这应该是快乐的 。正应了这句话: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
原来平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三)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 , 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 , 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 , 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 , 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 , 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 , 智慧人人都有 , 当然有先天的因素 , 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放行的 , 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 要独立完成 , 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善于学习 , 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 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共同讨论 , 益处更多 。首先 , 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 , 集思广益 。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 。
其次 , 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 。讨论是思想的交换 , 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 , 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 。
最后 , 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在讨论中 , 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 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