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病毒“清零”是否可能?有无先例可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病毒“清零”是否可能?有无先例可循?
文章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病毒“清零”是否可能?有无先例可循?
文章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病毒“清零”是否可能?有无先例可循?
文章图片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什么时候结束现在没有确切答案 , 却可以肯定终将有一天“大流行”会结束 , 那时 , 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和它的无数变异毒株还会存在吗?
即使感染病例降到零 , 致病元凶会不会继续潜行隐身于自然宿主 , 在动物间传播繁衍 , 与人类并存 , 伺机重返人间?病毒有没有可能“清零”?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认为 , 新冠病毒很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 新冠肺炎基本上没有可能被完全消灭(eliminate) , 遑论根除(eradicate) , 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
疾病的根除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的争议话题之一 。 根据目前广泛使用(包括WHO)的定义 , 根除是指“通过努力将世界范围内因某一特定媒介造成的感染发病率永久减少为零” 。
根除疫病的定义和标准按照这个定义 , 迄今为止 , 所有与人类长期纠缠并存的致命传染病病毒 , 被根除的只有天花 , 目前仅此一例 。 20世纪全球有3亿到5亿人死于天花 。
1977年索马里出现最后一例天花感染 , 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天花根除;2001年肯尼亚出现最后一例牛瘟感染 , 2011年世卫组织宣布牛瘟根除 。
国际社会曾经发起根除疟疾、黄热病和雅司病(热带莓疹) , 失败;正在努力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和麦地那龙线虫病 , 胜负难料 。
确定一种传染疾病是否被根除 , 除了全球永久性零感染率 , 还有还有四个基本要素:

  • 病症是否容易识别或确诊?早识别早防治 , 利于夺得先机 。 疟疾之所以迄今仍与人类共存 , 一个重要原因是确诊/识别的技术要求较高 。 1950年代全球消除疟疾战役以失败告终 , 疟疾至今仍与人类并存 , 测试和确诊的技术复杂性是原因之一 。
  • 是否存在病原体自然宿主或非人类媒介(或两者皆有)?天花病毒两者皆无 。 即使消除了病毒的人际传染 , 如果这种病原能潜伏于自然宿主或野生动物媒介 , 从动物跳回人群导致疫情死灰复燃只是时间问题 。 萨斯(SARS-CoV)病毒就是一例;即使人际传播已经被消除 , 但病毒仍在野生动物身上寄宿、繁衍 , 因此按照科学的标准仍未根除 。 以蚊子为宿主、媒介的登革病毒是另外一例 。
  • 是否有疫苗?是否有其他阻遏传播的方式?疫苗接种对于防控疾病流行至关重要 。
  • 是否有地域制约?一些局限于特定地区的传染病 , 如可以致残的麦地那龙线虫病几近被根除 , 难以全球传播的地域局限是一个重要因素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疟疾、麻疹、风疹等WHO致力于根除的传染病毒在全球大流行期间不受地域限制 , 但越接近彻底消灭阶段地域制约因素越突出 。

天花和牛瘟是先例还是例外?天花困扰了人类至少3千多年 , 直到 1980年5月 , 天花病毒与人类并存的时代告终 ,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天花被彻底消灭 。
在恶性流行病毒领域 , 消灭天花是第一、唯一的“人胜天”案例 , 成为其后人类与病毒博弈时可供资鉴的先例、原型 。 世卫组织确认的另一例被根除病毒是牛瘟 , 到目前为止只限于牛群中传播 。
天花被彻底消灭 , 有三大要素:天花疫苗的有效干预;能够及时发现感染和疫情苗头 , 准确预测事态走向 , 据此制定干预计划;天花病毒在自然界不存在 , 没有自然宿主和动物媒介 , 因此不会出现动物向人类传播导致疫情反复的情况 。
这三大要素在其他恶性疫病歼灭战中也起到决定胜败的作用 。
根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全球角度看 , 与封锁隔离、社交间距、消毒液和口罩等其他非药物干预相比 , 普及接种疫苗是最务实的抗新冠方式 。
但对于彻底铲除、消灭新冠病毒 , 不同疫苗的效果不同 。 有些疫苗对防止重症、死亡十分有效 , 但在阻止病毒传播扩散方面却效果不大 。
先例之一是流感疫苗 , 需要针对病毒的变异经常升级、改进 , 不足以根除流感传播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死率 。
及时、准确诊断和识别 , 尽早发布预警 , 现在、将来都是根除新冠病毒的关键 , 具体包括迅速普及新冠测试、改进诊断技术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