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除病毒道路上 , 目前存在的障碍 , 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Gavi) 认为 , 一个是无症状和轻症感染使确诊和识别难度增大 , 另一个是疫情终结后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动物或其他渠道再度向人群传播 。
后者是实现新冠病毒“清零”、灭绝的最主要结束障碍 , Gavi说 。
即使确定新冠病毒已经被彻底消灭而实验室仍可保存科研用病毒标本 , 仍存在标本泄露的风险 , 也是一个潜在障碍 。
“后疫情”世界可能出现的情况之一是新冠病毒(和/或其变异毒株)在全球与人类长期并存、共处 , 犹如流感、疟疾 。
《自然》杂志2021年2月发表一项科学家问卷调查结果 , 称大部分接受访问的科学家认为新冠大流行最终将转变成地方性的流行病 , 杀伤力也会逐渐减弱 。
尼基·菲利普斯(Nicky Phillips)在文中指出 , 无法根除新冠病毒并不等于人们将长期生活在患者死亡、重病和社交隔离、出行限制等非常态状况中;与病毒共存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人们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病毒获得怎样的免疫力 , 以及病毒的变异情况”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毒“清零”是否可能?有无先例可循?】
“流感和导致感冒风寒的四种病毒都属于地方流行病 , 但已经具备的免疫力辅以每年接种疫苗取得的结果众所周知:社会对季节性流感和病毒性感冒的容忍度足够 , 不需要封锁、隔离、口罩和社交间距 。 ”
新冠“清零” 即使在技术上具备了可行性 , 实际操作中仍有极大难度 。 以史为鉴 , 终结全球大流行疫情、根除病毒病菌 , 需要世界各地数年一贯的持续有效合作 。 如果这个目标操作难度太大 , 也可未雨绸缪 , 做好持久战预案 , 甚至若干备用方案 。
病毒不断变异以求繁衍生存 , 人类则以史为鉴、以科技为利器与致命病毒角力;教训中包括防疫、免疫需要全球齐心协力 , 因为病毒不识国界 , 抑制和消除疫情需要有规定时限、可以量化、具体明确的目标 , 以便追踪进展动态 。
天花和牛瘟被根除究竟将成为未来人类与病毒关系的常态 , 还是终究属于例外 ,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
适者生存 , 自然规律 , 人类和病毒概不例外 。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