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科普两不误 , 寓教于乐不含糊【火星|如果人类可以重塑火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玩游戏时可以注意到 , 游戏里出现了非常多的专业名词 , 而据开发者介绍 , 游戏中的地名全都为真实的火星地貌名称 , 并且按照经纬度 , 着落在大致正确的地理位置 。 从最基本的一点来说 , 游戏里初始地区的六边形格子被命名为“示巴台地” , 这一名称就是按照我国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最新修订的译名录入 , 指代的就是火星的某种地貌 。
除了对基本名词的考究使用外 , 在随机事件里 , 游戏也会结合实例来科普小知识 。 比如在游戏里前期时常出现的低重力综合症就会伴随着对火星重力情况的解释 , 出现防护服失压时简单介绍发生的原因 , 此外探索发现不同特殊地形也会有相应解释说明 。 回纹地形由液态水横贯而过 , 冲刷造成的侵蚀留下了地质数据 , 季节性斜坡纹线同样是液态水留下的痕迹 , 地下冻土层则会留下丰富地下水资源等等 。
结语从上述部分不难看出 , 《重塑火星》搭建出了一个前景颇为乐观的框架 , 并且从目前更新的内容来看 , 玩法扎实且有着进步地空间 , 未来可期 。 虽然下限有了保障 , 但必须要说的是 , 可能与单人开发有关 , 游戏目前还有着非常多可以优化的内容 。 显然 , 游戏开发者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 所以采用了抢先体验的方式率先发售 , 打算从玩家的声音里获取优化的建议 。
开发者在Steam介绍页面提到过 , 游戏发售后将会持续有半年到一年时间持续更新来完善内容 。 尽管从目前展示的内容来看 , 很难说得准游戏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 不过如若足够有耐心愿意等待 , 也许勾勒出的蓝图终将会迎来实现的日子 。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 , 每天分享好游戏 , 从此告别游戏荒!
推荐阅读
- 地球冷却速度远超预期!或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在约旦河谷发现的史前人类脊椎讲述了从非洲开始的史前迁徙故事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磁场强度损伤了9%,地球将来会变成火星?
- 祝融号与火星快车“握手”,数据经欧洲传回,会被美国获得吗?
- 玉兔二号火了,只因发现了月球“小屋”?国外关注度仅次于李子柒
- 探索太阳系生命的“真相”!
- 小恒星靠近地球致辐射增大?空间天气专家:别信!
- 潘石屹:钱挣够了就想“远遁”海外?因为儿子犯错,至今无法移民
- 在火星48小时,你会买什么保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