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循环水基础知识问答,涂山环保


微生物 循环水基础知识问答,涂山环保

1.什么是浓缩倍数?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浓缩倍数?答:浓缩倍数是指循环水中的含盐量或某种离子的浓度与新鲜补充水中的含盐量或某种离子的浓度比 。 影响因素:(1)蒸发损失;(2)排污水量的大小;(3)风吹损失;(4)循环冷却系统的渗漏 。

2.循环水中的污垢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答:污垢是指除单纯水垢以外的固体物 , 如泥渣、砂粒、腐蚀产物 , 微生物粘泥和某些成垢后的集合体 。
由以下几个原因形成:
⑴ 由补充水带入的矾花碎片或溶解盐类 , 这些胶体在循环水系统中升温浓缩后会形成污垢沉积 。
⑵ 结构材料损坏后的碎片和腐蚀产物 。
⑶ 微生物粘泥和死亡的藻类菌体 。
⑷ 工艺介质的渗漏 。
⑸ 加入水处理化学药剂也可能产生污垢 。
3.污垢的危害有哪些?答:⑴ 污垢的沉积降低了传热效率
⑵ 污垢的积聚会导致局部腐蚀
⑶ 污垢在管内沉积降低了水流截面积 , 增大了水流阻力
⑷ 增加了停车清洗时间 , 降低了连续运转周期
⑸ 增加了清洗运行处理费用
4.循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主要分为哪三类?答:细菌、真菌、藻类 。 ⑴ 细菌它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与水质污垢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 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细菌有硫氧化菌、铁细菌、硝化菌、其它好气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反硝化菌 。 它们在冷却水系统中会形成严重的细菌粘泥 , 引起腐蚀 , 形成粘泥团沉积物 。⑵ 真菌
它是具有丝状营养体的菌丝的寄生植物的总称 。 冷却水系统中常见的真菌一般属半知菌类 , 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 。 真菌在冷却水中常形成粘泥 , 堵塞管道 , 降低传热效率 , 有些真菌能利用木材的纤维素为碳源 , 破坏冷却塔中的木结构 , 另外真菌的生长和代谢还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和营养 。
⑶ 藻类
它是自养的无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 一般具有光合色素 , 能进行光合作用 , 制造氧气供生长需要 。 生殖器官单细胞构造 。 冷却水中常见的藻类有绿藻、蓝藻、硅藻 。 藻类进入冷却水系统后 , 从水和空气中取得CO2、水、磷酸盐和少量矿物质而得以生长 。 因而大量繁殖易形成粘泥 , 堵塞管道 , 降低传热效率 , 藻类生长还会形成氧浓差电池 , 造成垢下腐蚀 。
5.为什么说循环水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答:⑴ 有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 。
⑵ 有适合的营养物质 。
⑶ 有充足的阳光及适合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 。
6.什么是预膜?答:预膜就是在循环水系统运行初期 , 高剂量的投加缓蚀剂使其在金属表面迅速形成一层牢固、均匀、连续、致密且有一定厚度的保护膜以减缓水对金属的腐蚀 , 这个过程就叫预膜 。

7.预膜完成以后为何要马上置换排放?答:因为在预膜过程中总磷的控制浓度都非常高 , 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保护膜 , 成膜后马上置换排放是因为高浓度的磷酸盐随时间的推移会水解成PO4-3 , 有可能生成磷酸钙水垢 , 同时磷酸盐会使微生物繁殖加快 , 增加微生物粘泥沉积的危险 , 所以预膜完成后要最大限度的补水置换排放 。

8.加氯杀菌的原理是什么?答:在水中加入氯气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 HOCl+H++Cl-HOCl H++OCl—
HOCl和OCl-都具有氧化能力主要是HOCl起杀菌作用 , HOCl为中性分子 , 能
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 , 并透过细胞壁渗入细菌内 , 借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体内的酶从而杀死细菌 。
9.使用液氯和更换氯瓶时应注意什么?答:使用时应注意:(1)随时检查加氯机的压力 , 流量泄露等情况;(2)应注意压力水的流量、压力情况;(3)如果转子流量计内进水应立即停止加氯 , 排除故障;(4)当压力水中断时应立即停止加氯;(5)气瓶不能用完 , 应保持有一定的余压 。 500kg液氯钢瓶更换时应注意:(1)先关闭使用瓶的气相阀 , 抽尽余气;(2)更换新瓶时要求气相阀位置垂直;(3)加氯机应与氯瓶上气相阀相连;(4)氯瓶不能暴晒、撞击和靠近高温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