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是小诤 , 新华社数字记者 ,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 。 ”
2021年6月1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 这一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搭载着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 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 此次发射共有三位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工作 , 他们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
伴随着三位航天员一起的 , 还有一位特殊来宾——小诤 。 为什么说他特殊呢?因为小诤并不是人类 , 她是由新华社和腾讯NExT Studios联合打造的数字虚拟人 。 作为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 , 小诤可以算得上是腾讯游戏“超级数字场景”战略理念下的一个生动案例 。 如果你以为小诤只是个花瓶角色 ,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 人家身上可是承担着未来载人航天工程、行星探测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现场报道”任务 。
视频中最值得称赞的便是小诤那张精致的“中国脸庞” , 而这正出自包括Siren(塞壬 , 当时业界最高水平的高保真实时数字人代表)制作团队的核心创始成员在内的NExT Studios15位工程师之手 。 工程师们通过大量的算法优化 , 打磨了一套足以对标海外头部3A游戏的人脸制作流程——涵盖建模、绑定、动画全流程的专业制作管线xfacebuilder 。 为了保证制作
最终项目组耗时3个月 , 终于在全面运用全新的制作管线和实时渲染技术下 , 赋予了小诤“生命” 。
【航天员|数字航天员小诤外太空报道吸睛,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长】早在2018年Siren(塞壬)项目在GDC上亮相 , 技惊四座 , 获得了业界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 正是有了Siren(塞壬)的成功 , 小诤的开发便有了思路 , 所以小诤的成功不是偶然 。
在GDC现场上 , NExT Studios向大家展示了Siren(塞壬) , 她的出现宣告了虚拟数字人在技术上的突破 。 通过虚幻引擎实时渲染呈现的她的形象 , 是采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 面貌细节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堪比真人 。 仔细看Siren(塞壬) , 不论是她的皮肤细节 , 还是眼睛转动 , 抑或是说话的神态 , 你都能
既然有了稳定的技术和成功的案例 , 那么缺少的就是一位符合NExT技术团队心目中标准的模特了 。 他们最终也是找到了一位无论从长相气质到还是身材都符合的参考模特 。 为了将小诤打造成一个超真实的数字航天员 , 他们利用自建的Photogrammetry Lab对模特做了完整的表情扫描 , 从而得以最高品质地还原真人的细节及材质特征 。
在视频中我们也能清楚看到 , 小诤在做报道的时候 , 无论是大到肢体动作 , 还是小的神态表情 , 都栩栩如生 , 完全没有做作的姿态 , 仿佛就是一个真实的航天员记者在空间站为我们带来讲解 。 小诤可以无视严酷的外太空环境 , 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报道 , 无疑为这航天事件增添了乐趣 。
小诤这个成功的场景应用案例 , 让我们看到了前沿游戏技术跨界应用在航天科普上的可能 , 未来数字人也许会出现在更多我们人类无法接触的场景中 , 帮助我们探索更多未知、奇妙的领域 。
随着技术的成熟 , 未来数字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 像战地记者、野外记者亦或是航天记者 , 尤其是人类无法抵达的危险地带 , 都可以让不受环境约束的数字人代替我们去完成 , 数字人技术也会成为人类的最强护身符 。 我们相信在未来 , 小诤能够承担起更多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现场报道”任务 , 同样也相信在未来 , 数字人技术也必将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