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刘天池:学表演,到底是在学什么?( 二 )


刘天池:我们成立工坊的时候,也正是演艺圈乱象丛生的混乱时期,出现了很多流量明星,他们带着大量的粉丝,背后依靠着资本的力量。他们来了以后,使原本学表演的一帮年轻演员被挤下去了。这些年轻演员没有了生存之道,本来“武功”就还没那么健全,又开始学别的“歪门邪道”,也跑去维护所谓的粉丝,去上各种视频平台,想尽一切办法去市场里做一些什么,反而把自己原有的表演能力给放下了。其实演员和明星的生产路径是不一样的,是两个不同赛道出来的,但是现在发生了畸形的胶着状态,导致了这样的现状。很多年轻演员本身并不具备明星的能力,自己的表演技术又没那么娴熟,但整个时代的大车轮把他们给裹挟进去了。这样就让普通观众难受了,因为他们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好在现在已经开始正本清源了,大家认识到,演员还是要有演员的职业能力的。
采访人员:到你们工坊来学习表演的,全都是演员吗?
刘天池:我们工坊之前来了一群从美国学习艺术回来的留学生。他们因为疫情的原因,没回美国。他们在美国的学校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专门的表演专业,有学导演的,有学制片的,还有学摄影的,但他们都表示一定要学学表演。这个现象很有意思,这些在国外学习艺术的留学生,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在其他岗位,但表演是作品终极的呈现,所以大家都对表演产生兴趣,都应该有所了解。但我们现在的拍摄现场,很多其他工种对表演几乎是不了解的,或者只停留在道听途说,然后他们把对表演道听途说的、特别片面的一些要求,在现场扔给演员,告诉演员“你应该这么演!”演员就更懵了。所以我觉得,如果想让一个作品特别好,围绕着创作本体的所有职能部门的人,尤其是核心创作职能部门的人,都应该对表演有所了解。即使你不一定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表演者,但你应该知道什么是表演,否则你说出来的话,或者你参与的意见,都有可能让年轻演员完全手足无措。
采访人员:看来影视戏剧行业的各个工种,都应该对表演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才能帮助整个行业提高进步。
刘天池:是的,一部作品的好坏,不是演员一个职业的责任,其他各工种都应该有共同的责任。当年张艺谋导演拍电影《归来》的时候,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天池,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就想问你,片场谁为王?”我当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答案是“导演”,我就说:“是你吗?”他说:“不是。你再想。”我就尬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张艺谋说,片场里,所有人共同认知的“王”,应该是角色。演员也是为角色服务的;导演也是为角色服务的;灯光、布景所有各部门职位角色,都是为角色服务的。所以除了角色之外,大家都不是“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耀武扬威,或者独树一帜,而是一定要把角色演好,所有人都是围绕着角色来工作。我从此以后就记住了这句话:“角色为王”。所以我现在面对很多现象能够跳出来看,我能够知道如何保护现场的氛围,因为角色是王,角色是唯一跟观众交流的人。我觉得,如果我们整个行业真的能够正本清源,真的回到一个原点时,我相信我们的表演就不再是一个玄学,而是一个科学。因为我坚持的不是表演有多么重要,表演当然很重要,但大家共同去把角色塑造出来,可能会更重要。
工坊|刘天池:学表演,到底是在学什么?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现在很多普通人在学习戏剧,学习表演,我看到你们的开放日活动有很多孩子参加,感觉现在戏剧艺术、表演艺术越来越被应用到大众的生活当中。
刘天池:应用戏剧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分支,也是我们工作室从2018年开始去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场域。我们邀请过英国、美国、挪威等国际老师,来给我们传输一些在西方已经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应用戏剧的产生,源于二战之后整个欧洲面临一种精神上的坍塌,大家觉得生活无望,那时也是先锋戏剧最旺盛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有人突然发现,戏剧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专属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戏剧还可以是一种手段、一套工具,可以同时服务于我们生活和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包括我们的无处安放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在假定的情境下,用比较安全的手段进行一些表达,所以即兴戏剧、教育戏剧、戏剧治疗等等这些就应运而生了。戏剧有治愈的功能。有些人人格有一些缺陷,或者心理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当他能够有这样一个场地去释放的时候,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我有一个学员,他是个纪录片导演,他当时来我们这里一定要学表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他已经意识到表演其实是可以解决他的问题的。他昨天还给我发了很长一段信息,他说:“老师,我最终并不是要做一个演员,但是在戏剧工坊的这段时间,让我治愈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戏剧非常大的一个功能。表演探讨的是人的学科,是人的总和,所以表演也是解开生活领域难题的一把钥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