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文章图片

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

你知道自己在做出某一个行为的时候 ,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比如 , 为什么你拿起一个纸 , 立刻就会想到写字 。
估计在座的各位可能会回答 , 这没有什么可回答的 , 这本身就是一种常识的反映 , 换做任何一个人 , 应该都会想到写字 。
但是 , 你可以试想一想 , 难道所有人 , 都是这种想法吗?拿起纸的下一步 ,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钢笔 , 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就没有人想做用纸张做一个纸飞机 , 或者画画 。
答案是否定的 。 更加严谨地说 , 如果你是一名作家 , 看到纸张的下意识反应就是写字 , 那么 , 你如果换做一个画家 , 那么下意识的反应 , 大概率情况下 , 应该是画画 。
白纸与钢笔的联想关系那么 , 接下来 , 在加大一点难度想问题 。
如果你和平时特别要好的朋友一起喝酒 , 当你们谈论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 每个人都发表各自的观点 。 突然间发现 , 你们的对于此事的观点 , 都会有略微的差异 , 甚至于背道而驰 , 最后恶语相向 。
当然 , 从个人价值观的角度讲 , 对于同一件事情 , 每个人看待的视角不一样 , 这很正常 。 但是 , 这不是重点 , 重点是你为什么会从自身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 , 这个视角的脱口而出 , 那么的不假思索 , 甚至于对于别人的视角 , 你深知完全不赞同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 , 今天这篇文章 , 并不是从世界观分化出来的视角问题来解释这个现象 , 而是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明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犹如“小程序”一样的“已设机制” 。 换句话说就是 , 当某一件事情的信息 , 输入我们大脑内部的“小程序” , 然后经过“小程序”思维导图的推算 , 最后得出一个结果 。 而且 , 无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 你都感觉不到这个处理过程是如何在你的神经网络中发生的 。
那么 , 这个大脑内部的“小程序”是如何搭建的呢?
小程序突触先给大家出一道世界上最简单的数学题 。
1+1=?
对不起 , 这个问号 , 显然是侮辱了大家 。 但是 , 我并无此意 。 如果让你感到不适 , 我深感抱歉 。 我的目的 , 只不过是做一个话题的引申 。
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一个最最简单的“小程序” 。
首先 , 阿拉伯数字1 , 是最最简单的一个数字概念 。
而1+1=2 , 最后在我们的脑中形成了一套思维逻辑 。
而逻辑的产生 , 关键点在哪里呢 , 关键点就在那个“+” 。 它才是产生逻辑的连接点 。
加法的逻辑 , 在我们的脑中形成了一套细胞的连接方式 , 形成一个最最简单的“小程序”模式 。
所以 , 当有人问你一加一等于几 , 你会不假思索说 , 等于二 。
因为这套“小程序”已经在你的脑中根深蒂固了 。 所以 , 当你说出二的时候 , 你会那么的毫不犹豫 , 不假思索 。
你可以理解为“单线思维” , 就好像两根绳子中间打了一个“结” , 只要有这个“结”的存在 , 两个以往看似并不相干的概念 , 便会产生逻辑关系 。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讲 , 这个“+”或者“结”就是逻辑点 , 称为突触 。
打结
突触神经元网络的形成那么接下来 , 我在考大家一道题 。
5+2*3=?
大家都知道 , 应该是先算乘法 , 再算加法 , 最后结果是等于11 。
看看我上面说的那句话 , 你会发现 , 这里面有两个逻辑点 。
1.先算乘法 。 2.再算加法
啥意思呢?
就是说 , 你形成了两个突触 , 你已经不再是线性思维了 。
什么叫线性思维 。 通俗讲 , 两点成一线 , 数字1是一个概念点 , 数字2是另外一个概念点 , “+”就是连接两个概念的线 , 成为线性思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