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主创讲述中秋奇妙游“最深奥的节目”:最大的困难是彻底想通
9月19日晚,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与观众见面,精彩段落花式“刷屏”。其中由民乐演奏家吴彤,武术世界冠军马建超、张振兴联袂出演的创意节目《和》,还产生了多个广为传颂的金句,如“华夏勇武,不为勇武,只为天下太平”“不兴不义,但寸土不让”等。业内人士也不吝赞辞,称其为《中秋奇妙游》“最深奥的节目”。
节目播出当晚,南都采访人员独家专访了《和》的幕后主创崔鹏科。2019年,他曾为国家重大文艺活动“亚洲嘉年华”编导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歌舞《青春亚洲》;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张艺兴《画卷》等3个流行歌舞节目也由其打造。崔鹏科说,这一次接到家乡电视台的创作邀请,“从未帮河南做过任何节目”的他感到义不容辞,因此和团队推掉了同期其他工作,参与了《中秋奇妙游》开场情境表演《秋月稷》、器乐节目《豫见》、创意太极《和》等节目的编创。
在1个小时的通话中,崔鹏科向南都采访人员详述了《和》的完整创作意图,也回忆了在深山雨幕中堪称“惊险”的拍摄故事。他感慨说,这次创作经历对自己十几年的从业经历而言,都是“质的进步”:“以后如果我再做‘中国风’的节目,我肯定会让它在不失潮流和视觉冲击感的同时,更有文化底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深层的体悟。”
文章插图
崔鹏科。
“和”的奥义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目前流传广泛的《中秋奇妙游》“精华版剪辑”中,大多只截取了《和》的武术及器乐表演部分。实际上,要完整理解这个节目的意涵,还要从“武打篇章”之前的“网剧”开始。这段设定在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中秋节,发生在“戚继光”与“正一先生”之间的对话,正是“华夏勇武,不为勇武,只为天下太平”等在节目直播时就被网友自发截屏、转载的“金句”的出处。
崔鹏科向南都采访人员回忆,今年7月底接到河南卫视的创作邀约之初,他们只想围绕去年刚刚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太极拳”,以及发源于河南温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做一个纯粹的武术节目,并在多个外景地中,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位于河南洛阳的“道家圣地”老君山。传说中,这里是老子(道教称“太上老君”)的归隐修炼之所,因此称为“道源”;山中云雾缭绕,颇有天地交融之感,崔鹏科认为正适合表现太极精髓。
而在构思阶段,他又恰好听到民乐演奏家吴彤讲解“笙的四种精神”。据后者论述,笙这件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簧管乐器,与老子《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它是呼和吸均可以发声,人在演奏时,一呼一吸就好似一阴一阳。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和”字,亦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崔鹏科听后如获至宝,很快邀请了吴彤一起创作。经过团队的新一轮头脑风暴,又将同样体现“天地之道”、以黑白象征阴阳的围棋融入进来,形成了《和》武术表演部分的基本格局。
文章插图
民乐演奏家吴彤。
为了融入整个《中秋奇妙游》的“网剧+网综”呈现形式,崔鹏科等节目主创又与专业编剧团队多次切磋,完成了唐代少女“唐晓月”受月神之托穿越至明代的中秋节,帮助名将戚继光解棋、破局的故事线,从“阴阳相生”的“和”,延展到了“止战维和”。
在崔鹏科看来,这两层含义之间,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即万事万物都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发展,孕育出新的事物。回到剧情中的原话就是:“以平衡之心,为和而生。”
深山“问道”
如今回忆《和》的创作过程,崔鹏科告诉南都采访人员,最大的困难是“彻底想通”,然后一切工作才能着手。而在确定了整套方案之后,实景拍摄又面临着诸多限制。
“我低估了在老君山拍摄的难度。”崔鹏科说道。《中秋奇妙游》10个节目的拍摄周期大约仅有半个月,而他自己身兼数职,带队赴洛阳拍《和》的空档十分有限。不巧的是,那段时间大风、大雨、大雾,给本就紧凑的外拍制造了更大的挑战。
文章插图
“当时我每天早上5点起来,天微微亮就开始坐缆车,然后徒步爬山,摄制组的老师们还要扛着设备;爬到山顶的时候,我都觉得‘半条命都没了’,累到怀疑人生;每天拍到晚上7点多,天就黑了,就拍不了了,一帮人又要徒步下山。那真是深山老林,没有路灯,又是大雨、大雾,我们只能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着自己脚下的那块地方,摸着黑下去。就这样连续爬上爬下3天。”
推荐阅读
- 小龙人主演陈嘉男在《传承以艺术之名》节目中讲述重拍小龙人
- 香港警方制作纪录片 讲述2021年警察故事
- 探班2022郑州春晚:光阴的故事讲述城市记忆
- 《鲁健访谈》: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非诚勿扰》讲述两代铁路人的传承
- 听了这两个明星讲述的就医经历,我只想问:这是真的吗?
- 东方卫视跨年盛典邀请《长津湖之水门桥》主创亮相
- 《王牌部队》开播,讲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情怀
- 2022东营少儿网络春晚|中国英雄:一起听孩子们讲述心中的英雄
- 2022浙江卫视跨年晚会第二批阵容官宣 用歌声讲述我们的闪光故事 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