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孤岛“鸟类杀手”!这条蜈蚣在孤岛上默默担当着食物链的最顶端掠食者


蜈蚣 孤岛“鸟类杀手”!这条蜈蚣在孤岛上默默担当着食物链的最顶端掠食者
文章图片

蜈蚣 孤岛“鸟类杀手”!这条蜈蚣在孤岛上默默担当着食物链的最顶端掠食者
文章图片


冒险电影中 , 场景时常在偏远不为人知的荒山野岭 , 甚至住着猛兽的遥远孤岛 , 有着颠覆常识的生态环境和骇人怪物 。 然而根据新发表在《美国博物学家》的一篇论文 , 在现实中就有一个岛屿 , 由蜈蚣担当岛上食物链的最顶端掠食者 。
此菲利浦岛 , 非彼菲利浦岛地点位在澳大利亚的菲利浦岛(PhillipIsland)——说到这个岛屿 , 可能会联想到岛上每年吸引上百万观光客的小蓝企鹅栖地 , 以及世界摩托车竞速的主要赛场之一 。
【蜈蚣|孤岛“鸟类杀手”!这条蜈蚣在孤岛上默默担当着食物链的最顶端掠食者】故事并非发生在这个澳大利亚南岸的菲利浦岛 , 而是在距离澳大利亚本土东方1500公里远 , 过去做为囚犯流放地的诺福克群岛 。 那里有另一个面积仅2.07平方公里 , 无人居住的菲利浦岛 。 两个岛正巧都以18世纪后半的英国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浦(ArthurPhillip)为名 , 但地理位置相距甚远 。
属于诺福克群岛一部分的菲利普岛(PhillipIsland)
无人定居的菲利浦岛凶猛岛民菲利浦岛有13种海鸟会产卵繁殖 , 还有一些小型动物在此生活 。 其中最引人侧目的居民是菲利浦岛蜈蚣(Cormocephaluscoynei) , 这种蜈蚣最长可达23.5厘米 , 虽然比起现生蜈蚣中最大的30厘米等级还差一些 , 仍远胜长约10公分的常见蜈蚣 。
研究团队调查纪录菲利浦岛蜈蚣在夜间的捕食行为 , 并以稳定同位素分析蜈蚣的食物来源比例 , 发现这种蜈蚣的食物来源 , 48%来自脊椎动物 , 52%来自无脊椎动物 , 各占约一半比例 。
菲利浦岛蜈蚣最主要的食物是岛上居住的蟋蟀、壁虎、石龙子 , 这些动物都小于体长超过20厘米的大蜈蚣 , 算是合理的菜单 。 然而菲利浦岛蜈蚣还有另外一个独门佳肴 , 就是岛上繁殖海鸟的幼雏 。
菲利浦岛蜈蚣(Cormocephaluscoynei)
菲利浦岛蜈蚣的嘴下亡鹱菲利浦岛上最主要的筑巢海鸟是黑翅圆尾鹱(Pterodromanigripennis) , 2017年的纪录约有19000对 。 黑翅圆尾鹱的成鸟体长约30公分 , 显然蜈蚣面对它们无法轻易取胜 , 因此脆弱的雏鸟就成为蜈蚣的下嘴目标 。
菲利浦岛蜈蚣会咬住黑翅圆尾鹱雏鸟的后颈并注入毒素 , 等雏鸟死亡后再啃食它的头颈部 。 而在两年的调查期间 , 纪录的雏鸟各有19.6%及11.1%被蜈蚣捕食 。 结合前面一年约有19000万对黑翅圆尾鹱在此繁殖的纪录来看 , 估计每年被蜈蚣吃掉的幼鸟在2109~3724只之间 。
其他在菲利浦岛上繁殖的海鸟 , 活动期间可能跟蜈蚣活跃的夏季错开 , 或是数量较少 , 黑翅圆尾鹱可能是菲利浦岛蜈蚣最主要的猎捕鸟类 。 相较于脊椎动物吃节肢动物的纪录 , 节肢动物大部分是清除死亡的脊椎动物尸体 , 像这样反过来鸟类被节肢动物主动猎捕的纪录非常罕见 。
黑翅圆尾鹱的雏鸟惨遭蜈蚣猎捕
咦 , 蜈蚣怎么吃到海里的鱼?根据稳定同位素分析 , 菲利浦岛蜈蚣的饮食中有7.9%是鸟类 , 然而鱼类却有9.6% 。 住在陆地上的蜈蚣要怎么吃到海里的鱼呢?这是另一个值得注目的问题 。
据推测海鸟带回巢中 , 供应给雏鸟食用的鱼尸 , 应该是蜈蚣能吃到鱼的主要来源 。 也就是海鸟不仅本身是蜈蚣的猎物 , 它们为了育雏的投食被蜈蚣吃掉后 , 也带动了海洋和陆地间的营养循环 。
过去在诺福克群岛流放囚犯时期 , 由人类引入的山羊、猪和兔子等大型动物对岛上的环境造成破坏 , 也让当地独有的生态体系遭受严重威胁 。 这些外来物种在20世纪期间逐一从岛上移除 , 受破坏的环境现正缓慢复原 。
虽然菲利浦岛蜈蚣离最大的蜈蚣还有点距离 , 在它所住的环境却已经足以占地为王 。 现已灭绝的诺福克卡卡鹦鹉(Nestorproductus)体型比菲利浦岛蜈蚣大 , 但以果实为主食 , 显然不会威胁到蜈蚣作为掠食者的地位 。
大英博物馆内诺福克卡卡鹦鹉标本的画
在岛屿生物地理学中 , 孤立海岛上动物体型改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 在大陆上的大型动物 , 移居海岛后因岛屿资源限制、天敌缺乏等因素 , 会缩小体型 , 称之为岛屿侏儒化(IslandDwarfism) , ;然而小型的动物却会反过来巨大化 , 甚至取代原本大型动物所处的生态栖位 , 此现象即为岛屿巨型化(IslandGigantism) , 有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地中海蒸发形成的矮化河马和巨型兔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