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自然界 , 存在着这一个野生种群:普雄原鲵 。 不同于大熊猫、金丝猴、亚洲象等明星物种 , 我们很多人可能连它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
安吉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 ,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 雄鲵全长153~166毫米 , 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 。 以多种昆虫及蚯蚓等小动物为食 。 仅分布于中国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米的沼泽区域和浙江临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600米的沼泽地内 。
由于栖息地破碎程度高、分布地域狭窄、长期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等原因 , 它们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 难以维系正常的生殖繁衍 。
普雄原鲵幼体 。 就是这个像小泥鳅的家伙 , 科学家认为它是小鲵属里最古老的一个物种 。 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大凉山腹地的极狭窄区域 , 别的地方还没有 。 在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 它从籍籍无名一跃荣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普雄原鲵成体 。 1965年 , 普雄镇的一条小溪旁边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一个储藏土豆的废弃地窖中 , 发现了第一条普雄原鲵 。
但在之后的40多年间 , 却再也没有发现它的其他同伴 。 直到2007年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晓茂组织普雄镇的老老少少 , 开展地毯式的调查 , 才再次发现了更多普雄原鲵的成体、幼体及卵袋 , 得以揭开普雄原鲵更多的生物学特征与生活习性 。
但经过多次调查 , 截止2015年 , 发现的普雄原鲵成体也只有20尾 。 这个古老的物种从远古时代走来 , 虽然生活在高海拔且人烟稀少的大凉山腹地 , 但它并没有因为远在大山深处而得以种群繁盛 。
普雄原鲵的现存栖息地邻近居民居住地和放牧区极易受人为活动干扰 。 其分布范围内原始森林区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因修建成昆铁路而被大面积砍伐其生活环境的植被与已知同类习性动物生境相比极为脆弱 。 近几年来特别是从2008年到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历史最长的持续干旱 , 这对很多的淡水生态系统物种造成严重威胁(Qiu2010; Piao et al2010 Shu et al2013)普雄原鲵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忧 。
人类活动和畜牧业对栖息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由于当地至今未通电只能阻断河流引水入渠用于小水电使得河流断流和干涸给栖息地造成极大破坏 。 山溪鲵为民间传统中药的“羌活鱼”普雄原鲵与之相似当地居民受一些不法商贩的鼓动大肆捕捉出售 。
当地畜牧业发展迅猛牲畜的数量明显增加使当地草甸和灌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转载声明:
【太空|普雄原鲵:虽然长得像条鱼,但我可是正宗的两栖动物】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 , 仅供读者参考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 。如有侵权 , 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谢谢!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