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女孩|团综化和流量化的背后,《德云斗笑社》也许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
《德云斗笑社》第二季已经播出了,随之而来的自然有肯定也有批评。虽然第二季开播首日的数据并没有第一季高,但随着节目后续的播出,无论是从评分还是热度上,第二季都已经超越了第一季的成绩。
文章插图
所以,《德云斗笑社》真的成功了吗?先来看一下《德云斗笑社2》的环节设置,这其实和第一季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期节目分上下两期,上半部分是综艺互动,下半部分是相声竞演。节目看上去有种“普通但并不完全普通”的感觉,因为上半部分的综艺环节其实在市面上是有很多同质化竞争的。
文章插图
而参与节目的相声演员多半知名度不如同类型节目中明星的知名度高,所以在这方面比较吃亏。但是!它的下半部分相声竞演确实是现在综艺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虽然竞演节目千千万,在很多喜剧比赛中也有相声表演,但是单纯的相声竞演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同期也没有相似受众的节目播出,赢面确实很大。说完环节设置,再来看看人员的配置,两季节目的总导演都是严敏。广受好评的前四季《极限挑战》就是出自他之手,在这一季的节目中《龙门饭店》这一期确实是做到了“有意义的搞笑”,甚至让人感觉很燃,是可以称得上“封神”的设定。
文章插图
但是除去综艺的部分,严敏和相声的适配度却遭到很多网友的质疑,其中包括“相声到底应不应该剪辑”的问题争论是最大的。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相声每一段话之间都是有因果联系和起承转合的,不能因为要控制综艺的时长而把内容剪得稀碎,从而影响了观众对于相声演员自身实力的判断。
文章插图
衍生节目中全纪录的相声表演内容应该出现在正片中,毕竟正片的观众才是最多的,不是粉丝的话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衍生内容。相声内容的剪辑似乎违背了做这档相声竞演综艺的初衷。要说节目中咖位最大的,还是要数郭德纲和于谦了,虽然参与录制的很多弟子都有不小的人气,但是却难以突破圈层的壁垒,郭德纲和于谦的国民度显然比弟子要高不少。
文章插图
毕竟路人可能因为郭德纲和于谦这两个熟悉的名字点进节目,但路人大概率不会因为尚九熙、张九龄等陌生的名字来看节目(只是举例)。再者也只有郭德纲和于谦两位在场的时候才能镇得住这个场子,毕竟很多弟子都是综艺新人。而且有了“师父”和“徒弟”两个角色的加入,更能够营造出一种“家族感”,这也满足了德云社想要塑造团体IP的想法。
文章插图
通过这两季的节目不难看出德云社的想法,和大多数的偶像组合不一样,他们想要通过“团综化”的路线去塑造一个全新的、属于德云社的厂牌文化。很多偶像组合现阶段在走的是一个“去团综化”的路线。爱豆本身在一个圈层中就具有很大的热度,他们想要出圈,就要走出自己的圈层,因此现在很多爱豆综艺呈现出一种“是团综但又并不完全是团综”的形式,他们希望通过其他嘉宾或者群体的加入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文章插图
而德云社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大多演员都是在线下演出。虽然有几位演员现在热度比较高,但是比起很多流量还是不够的。德云社并不想要塑造个人的IP,而是要去塑造“德云社”的IP,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为德云社买单,完成变现的过程。
文章插图
通过郭德纲、于谦和岳云鹏的自身流量,以及稍高人气的几位徒弟来吸引观众收看节目,并且完成“家族粉”的转化过程。从《德云斗笑社》中就看到的德云社的野心,他们既想要流量也想要作品。随着“德云女孩”的出现,传统的相声受众群体发生了改变,整个群体呈现出一种更加年轻化的状态。
文章插图
但是受众和作品之间的差距也开始逐渐显现,就像在节目中关于“内卷”的话题,有的演员也说了现有作品和这种具有很强潮流性的话题之间存在不兼容性,这也是德云社或是说所有相声都要寻找的出路。这条路光靠培养一些有流量的、有颜值青年相声演员是走不通的,而是要真的去打磨作品。而且很多“德云女孩”说自己并不是在追星,而是在捧角儿,但是现在来看这个事情,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一时间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推荐阅读
- 当年非诚勿扰“宁坐在宝马哭”的女孩,8年后过得怎么样了?
- 变形计中最虚伪妈妈,硬把钱塞给农村女孩,却被女孩一句话拆穿
- 2022年央视春晚 最惊艳的全是小朋友 武功小子和摆舞女孩令人难忘
- 口碑崩塌、效果惨淡,开心麻花出产的团综,沈腾马丽也无法挽救
- 农村女孩拍完《变形计》染上公主病,本是富人游戏却毁掉她的一生
- 德云社张鹤伦在线配音,复刻岳云鹏精彩瞬间,观众笑着笑着哭了
- 《德云斗笑社》临近尾声!赛制全新升级!究竟谁能成为最后赢家!
- 郭麒麟回归《德云斗笑社2》,搭档阎鹤祥十分开心,最终却被淘汰
- 女孩回乡一天相亲20场 自嘲:别怕相亲不是所有女生都长我这样
- 那个曾扬言“宁坐宝马哭不坐单车笑”的女孩,现状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