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综|《最后的赢家》的「剧式综艺」启示录( 二 )


一是以拍摄剧集的标准制作综艺,打破剧综边界。
以往影视剧和综艺由于内容属性、表现形式、受众定位不同,有很明显的边界感,因此鲜有融合成功案例。《最后的赢家》则以综艺为体裁,融入影视剧的创作手法,打开了剧综融合的新思路。
比如节目不是单纯做游戏的真人秀,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和主线剧情,漫画家笔下的X意识觉醒,嘉宾化身侦探一步步拨开迷雾,直到找出最后的真相,基本上是按影视剧本的创作思路去构思的。
剧综|《最后的赢家》的「剧式综艺」启示录
文章插图

在拍摄层面以剧集的高标准、专业化制作,古代的酒馆、密室的八卦阵等场景还原到位,嘉宾的古装造型、NPC的戏精表演没有拉垮,甚至剪辑上也用倒叙闪回增强悬念,很难不让观众感觉是在看一部连续剧。
无论是内在的剧本结构、故事内容、连贯剧情、烧脑案件,还是外在的嘉宾表演、人物台词、场景设置、服化道,《最后的赢家》都是一部剧集的体量,以剧促综,打破剧综边界,极大地拓展了推理系综艺的制作维度。
剧综|《最后的赢家》的「剧式综艺」启示录
文章插图

二是兼具讲故事+综艺感,满足各层次观众需求。
相较一期一单元、一单元一案件的传统套路,《最后的赢家》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这在推理综序列中是难得可贵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有上帝视角的大局观、反复雕琢细节,才能打磨出具有连贯性的长线剧情。
而这个故事又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吸引观众,跨越古今时空、打破多维空间,融入悬疑、侦探、穿越、冒险、喜剧等类型元素,观众可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获得追剧的满足感。
综艺感也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在游戏的设置上,古代的八卦阵瞬间变成现代游乐场的大转盘,让嘉宾们在惊险中激发团魂,如李易峰、赵又廷等男嘉宾护住唯一的女嘉宾关晓彤。在面对个人难关时,李易峰陷入捞泥鳅无限循环、秦霄贤被困鸡窝均令人捧腹,节目效果拉满。
剧综|《最后的赢家》的「剧式综艺」启示录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最后的赢家》定位高阶玩家的同时并没放弃普通观众,环环相扣的复杂故事、连续剧情对推理迷、细节怪的观众来说具有解谜乐趣,而丝丝入扣的剧情加上效果十足的综艺感则对普通观众很友好,让观众一边追剧一边迷综,获得追剧的爽感和迷综的快感双重体验。
剧综融合,加速全民推理
内容时代的带来
好的影视剧和综艺都会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最后的赢家》创剧综融合模式是取两家之长,共同输出对行业有利、对社会有益的优质内容。
于行业而言,推理系综艺走过的这几年形式逐渐固化,对观众的吸引力减弱,行业亟需新作革新,而《最后的赢家》突破传统推理模式,以剧式综艺延伸了综艺边界,从剧本、叙事、人物、场景等全方位提升了推理系综艺的制作水准和准入门槛,打开综艺创作新思路。
剧综融合对娱乐形态创新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娱乐形态的塑造可以与技术有关,如AR、VR的应用创造屏幕与观众互动模式,也可以像《最后的赢家》一样两种内容形式的结合,将剧和综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产生“1+1>2”的节目效果。
剧综|《最后的赢家》的「剧式综艺」启示录
文章插图

对国民大众来说,类似《最后的赢家》这样优质推理内容的不断涌现,是圈层文化走出小众、拥抱主流大众的表现外化。得益于影视综的多重熏陶,如电影领域《唐人街探案》、剧集领域爱奇艺“迷雾剧场”、综艺领域迷综季三部曲,大众对推理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思辨力不断提升。
《最后的赢家》通过节目向大众传达用逻辑和推理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用剧综融合的大众化媒介传播方式,将有利于进一步带动全民关注、全民推理。
可预想的是,接下来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最后的赢家》后续的剧综融合模式会更加明显,而观众也会逐渐适应这个推理模式,跟随“赢家天团”找出X的真相,还原整个事件的全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