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核聚变打破纪录,温度高达1.6亿度,人造太阳有望10年后问世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核聚变打破纪录,温度高达1.6亿度,人造太阳有望10年后问世
文章图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核聚变打破纪录,温度高达1.6亿度,人造太阳有望10年后问世
文章图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核聚变打破纪录,温度高达1.6亿度,人造太阳有望10年后问世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如今 , 全球正处在一场“用电荒”之中 , 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电费因此明显上涨 , 英国电费甚至已经涨了7倍 。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指导下 , 多国正在压缩火电发电规模 , 提升风电、水电的比例 。 但在多地极端天气影响下 , 水电、风电受到冲击 , 成为这场“用电荒”诱发的一大原因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人们希望能寻求一种稳定且清洁的能源 。 而“人造太阳”便有可能帮助人类达成这一愿望 。 如今 , 多国都在“人造太阳”方向努力 , 其中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领先的行列 。
日前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好消息 , 其“人造太阳”创下新纪录 , 做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 , 这一数字是原来的1亿摄氏度运行20秒纪录的5倍 。
这表示 , 我国离核“人造太阳”正式实现商用又近了一大步 。 那么 , “人造太阳”究竟是什么呢?
“人造太阳”的全称为全超导托卡价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 其依照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原理建成 , 能够向外释放巨大的能量 。
太阳内部核聚变的主要燃料为氘和氚 , 这两种物质大量储存于海水之中 。 就算是用上百亿年 , 地球上的氚也不会耗光 , 足够人类使用 。 而且 , 氚与氘反应生成的氦气清洁无污染 , 不用担心污染问题 。
因此 , 科学家为了模仿太阳内部的核聚变现象 , 便建成核聚变装置 , 也就是“人造太阳” 。 一旦成功 , 人类便有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然而 , 人们的理想很丰满 , 但现实总是很骨感 , 用“人造太阳”释放能量需要攻克的难题颇多 , 更别提实现实际应用 。 为此 , 各国科学家已经努力了几十年的时间 。
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我国 , 已经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正在运行的“人造太阳”装置——EAST 。 并且 , 我国在“人造太阳”上已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国核聚变打破纪录,温度高达1.6亿度,人造太阳有望10年后问世】而据专家所言 , 我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将燃烧时间增长至1000秒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9月26日的碳控制会议上 , 宋云涛教授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 他表示 , 在政府给予相关支持的情况下 , 我国在本世纪30年代初 , 便有望完成核聚变反应堆建设 。
据悉 , 如今我国聚变工程测试反应堆已经完成设计 , 正在等待批准中 , 这令人十分期待 。
不只是我国 , 法国、美国、英国等也都在“人造太阳”装置上加速前进 。 其中 , 美国更是计划在2035年到2040年里 , 实现试验性核聚变电站发电 。
不难看出 , 在“人造太阳”这一赛道中的竞争已经是相当激烈 。 在如此关键的领域 , 我国自然不能够落后 。
希望我国在这一领域 , 能够有更多的好消息传来 , 为人类彻底解决能源危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