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 NASA 发布首部交互图像小说,和机器人、宇航服、月球前哨面对面( 二 )


NASA 还是那个 NASA 虽然 Callie 是一个虚构人物 , 但她是站在现实女性的肩膀上诞生的 。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女性、美国女性以及非洲裔美国女性…… 这些都是真正的 First Woman 。
▲ 太空女性. 图片来自:NASA 官网
Callie 身为在故事中第一位登月的有色人种女性 , 预告着 NASA 新登月计划「Artemis」的一部分——将一名女性送上月球 , NASA 在今年 4 月宣布了这一消息 。 在这一计划还未实现之时 , NASA 先让人们有机会以图像小说和互动体验的形式看到这可能是什么模样 。
图像小说中涉及到的 NASA 技术帮助了 Callie , 也将帮助真正的宇航员维持月球上的生命;机器人 RT 以 Callie 的父亲 Arturo 的名字命名 , 也代表着对「Artemis」计划的期许 。
▲ 图片来自:NASA 官网
【细胞分裂|NASA 发布首部交互图像小说,和机器人、宇航服、月球前哨面对面】所以 , NASA 推出图像小说 , 是为了宣传新登月计划 , 并鼓励更多以探索太空为目标的年轻人加入 NASA , 正如 NASA 副局长 Pam Melroy 所说:
Callie 的故事体现了激情、奉献和毅力以及如何将梦想变为现实 , 她的多样性反映在今天的宇航员队伍中 。 我们能将自己视为一名群星探索者是很重要的 。
这倒一直是 NASA 的风格 , 除了是「被航天事业耽误的设计公司」「跨界联名狂魔」「社交达人」之外 , NASA 非常善于通过科技产品做科普、教育和宣传 。
2020 年 4 月 , 为保护日渐消失的珊瑚礁群 , NASA 设计了一款名为「NeMO-Net」的 AR 实景游戏 。
▲ 图片来自:数英
NASA 使用「流体镜头相机」监测珊瑚生态系统 , 但手动分析缓慢而费力 , 所以它以游戏的方式求助于玩家 , 玩家通过 3D 图像识别和分类珊瑚 , 并乘坐鹦鹉螺号在海洋中虚拟航行 。 NASA 则汇集游戏玩家在服务器上所做的分类 , 快速地将大量以人类识别为中心的研究样本提供给超级计算机 , 绘制出更精确的珊瑚分布图 。
看似不务正业的 NASA , 总能以巧妙的方式介入「衣食住行玩」 , 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 , 所以给人一种「副业做得好 , 正经事也绝不敷衍」的积极印象 。 有技术、懂营销、跟潮流 , 它的套路的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
当漫画和小说也精通数字技术 不过 , 这一次 NASA 虽有创新 , 但不如从前惊艳 , 它对于互动图像小说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基于科普的处理 。 其实 , 交互可以是一种创作技法 , 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 。
《冰封》(Ice-Bound)是 AR 和小说更为深入链接的案例 。 这是一部融合了小说、游戏和 AR 的 iPad 互动应用 , 也是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 。
主角 KRIS 是人工智能 , 需要替一位已逝作家将小说《冰封》完结 , 玩家的任务是与它互动并引导它完成小说 。 随应用发售的还有一本 80 多页的图书 , 其中是已逝作家的生平文件、未完成的小说章节等信息 。
这就是整个互动应用的关键:书和应用并非独立 , 玩家用 iPad 上的摄像头扫描书页 , 会透过 AR 看到很多书页所隐藏的信息——另一层的现实 。 这正是增强现实的应用 , 破除了纸张与电子屏幕的隔阂 , 并将两者紧密相连 。
简而言之 , 通过数字技术 , 书本不再是静态的、平面的 , 被赋予了无限延展的可能 , 我们可以与之互动 , 悬念感和游戏性都蕴藏其中 。
▲ 动态漫画《长歌行》.
漫画也是如此 , 当漫画接入互联网以及迎面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时 , 尝试了条漫、有声漫画、动态漫画、漫动画等的多样体裁 , 它其实是非常适合通过数字技术为读者带来浸入式体验的一种文本 。
国内团队制作的《良渚》 , 是一部直接在漫画页面进行操作的互动作品 。 通过拖动漫画中的物体、置换对话框文字等形式 , 玩家就能改变故事走向、达成不同结局 , 精美的水墨画风也让人印象深刻 。 但至今未正式上线 。
▲ 动图制作自:TAPTAP 宣传视频
目前国内优秀的互动小说和漫画并不算多 , 还处于试水阶段 , 多数是基于 IP 衍生、以「粉丝向福利」的名目推出 , 互动形式上不成熟——读者的自由度不高、支线剧情不够丰富、缺少悬疑解谜的参与感等等 。
▲ 互动漫画《一人之下之寻炁迷踪》.
交互是一场从视觉画面扩展到多方位感官的体验 。 本质上 , 一场成功的交互叙事 , 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内容游戏化 , 营造出现实与虚假交织的环境 , 为读者带来多角度的阅读代入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