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庄子与爱因斯坦的渊源:浅谈宇宙论


爱因斯坦 庄子与爱因斯坦的渊源:浅谈宇宙论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 庄子与爱因斯坦的渊源:浅谈宇宙论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 庄子与爱因斯坦的渊源:浅谈宇宙论


现在可观测到的星系 , 估计就至少有千亿个之多 , 而每一个星系 , 又各包含约千亿颗恒星 。
要容纳这样多、彼此又相距甚远的星体 , 宇宙一定很大 。 现在可观察到最远的星系GN-z11 , 它的光就整整花了134亿年才到达地球 。 这样的大 , 必定是庄子所无法想像、但却肯定心所向往的 。

《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 , 是这样开始的:「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 鲲之大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说的是一条大鱼 , 大到无法言说 。
在文章中 , 庄子顺手提到了一个很特别的想法:当我们望向浩大的天空 , 天色苍茫、整齐平静无瑕 , 这是天空真实的样貌吗?现代的我们知道上空的风可是剧烈又多变 , 用庄子自己的语言 , 天空该是充满尘埃、野马似的生物之息 。 因此 , 苍苍天色 , 并不是真的因为天空没有变化 , 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 实在太大 , 太远到无法言说 , 以致看的人无法分辨而已 。
庄子的「大」是有层次的 , 他说朝生暮死的菌菰一定无法想像海龟的岁数 , 而海龟也无法了解大树的年纪 。 我小时候读到这里 , 就暗自揣想:那么要懂真正的逍遥 , 就得领会极致的大 , 那大的极致会是什么?庄子自己的答案是:只要你能想像言喻的大 , 就还有更大的 。 所以只有无可言说的大 , 才是极大 。 我后来才学会希腊哲学家的思考方法 , 他们会反过来进行:把所有可以言说的都包括进来 , 那肯定是最大的了吧 。
这就是宇宙这个词的意思 。 天文学家观察天体与天象已经很久了 , 但真正把宇宙整体当成一个对象来研究 , 要到20世纪初才开始 。 爱因斯坦对于宇宙 , 在1917年提出了一个和庄子非常神似的想法 。 夜晚的天际 , 满布星辰 。 璀璨的星光 , 与星际的黑暗 , 形成强列的反差与对比 。 但你或许也注意到了 , 星星在夜空中的分布 , 其实非常均匀 , 而且如果你的近视越深、视力解析度越差 , 均匀度就越高 。 换句话说 ,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很大很远 , 精细度变得很粗 , 这时 , 宇宙应该近似是均匀的吧?这是不是很像庄子提过的「苍天一色」?
现在这个想法 , 就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宇宙论原则 , 它引爆了二十世纪宇宙学的大爆发 , 科学家透过四个具体的观测发现:这个把所有可以言说的都包括进来的宇宙 , 竟然可以很简单地理解 。 这四个观测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


宇宙的大究竟有多大?
先让我们来感觉一下 , 宇宙的大究竟有多大?有很长一段时间 , 宇宙指的就是银河系 , 因为科学家以为银河系以外就一无所有了 , 如此光走过「这个宇宙」大概需要十万年 。 由大约千亿颗恒星组成的银河系 , 我们就说它的大小是十万光年 。 要到1920年代 , 天文学家才确认 , 在观测中看到的仙女座星云M31 , 并不是在银河系之内的云状气体尘埃 , 而是与银河系彼此独立而且更大的星系 , 距离约两百五十万光年 , 估计约包含一兆颗恒星 。 而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又同属于一个约有50个星系的本星系群 , 本星系群的大小则有六百万光年 。
如此巨大的本星系群 , 相对于整个宇宙其实还是很小 。 若我们离开在地的本星系群 , 来到更大的范围 , 就如同游子离开了家乡 , 迎向广大的世界 , 大致就可以称为宇宙论的眼光或尺度了 。
从这个尺度来看 , 星系或星系群的轨道运动就感觉很慢 , 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是静止的 。 现在可观测到的星系 , 估计就至少有千亿个之多 , 而每一个星系 , 又各包含约千亿颗恒星 。 要容纳这样多、彼此又相距甚远的星体 , 宇宙一定很大 。 现在可观察到最远的星系GN-z11 , 它的光就整整花了134亿年才到达地球 。 这样的大 , 必定是庄子所无法想像、但却肯定心所向往的 。

科学界开始建造一系列巨大的望远镜
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 , 从这样巨大的眼光来看 , 庄子与爱因斯坦的宇宙论原则就可以适用了 。 天文学家对大区域的天体分布作了精确统计 , 果然证实 , 如果把宇宙大致划分为大小为二千万光年左右的一个个区块 , 忽略区块内小范围的细节 , 那么天体的分布的确是非常均匀的 , 这是第一个观测 。 意思是:朝向天际任一个方向作天文观测 , 结果大致上会是一样的 。 而这也代表宇宙大体来说 , 是相当区域平衡、没有地方差距的 , 无论在宇宙中的任一个位置 , 看到的宇宙也完全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