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把所有可以言说的 , 都包括进来的宇宙 , 竟然不会因庞大而复杂 , 反而如庄子所预见 , 其实非常简单 , 而可以理解 。 在这个时间点、宇宙存在的状态 , 就称为大霹雳 。 听众千万不要误会 , 大霹雳是有一个外在的引燃者 。 我们的宇宙已经把所有都包括进来了 , 在科学的考虑中 , 已经没有宇宙之外的东西了 。
大霹雳之后 , 宇宙持续膨胀 , 温度则会因此而下降 。 从一个非常简单的状态出发 , 科学家就可以用已知的物理定律 , 对于宇宙随时间的演化 , 作非常清楚而且精确的计算 。 大霹雳后多长时间 , 宇宙的温度有多高 , 哪些物质开始进行何种反应 , 都可以算 , 早期的宇宙根本就是一个试管中的化学实验 。
温伯格写了一本很有名的科普杰作:最初三分钟 , 就是在描述这个过程 。 让我们举个例子 , 宇宙到了第三分钟 , 温度大约是十亿度 , 原本自由的、汤状的质子与中子 , 开始形成原子核 。 首先中子与质子形成氢同位素氘的原子核 , 氘原子核彼此撞击 , 很快就可以合成一个氦的原子核 。 物理学家作了一个计算 , 可以得出如此生成的氦原子核数量 , 这个数量接下来的变化很小 , 因此就决定了现在宇宙中 , 氦元素与为数最多的氢元素之间的比例 。
宇宙到了第三分钟 , 温度大约是十亿度
换言之 , 现在的氦元素就是在宇宙诞生第三分钟生成 , 而一直遗留到现在的原始遗迹!作者伽莫夫就俏皮地模仿达尔文的划时代著作《物种源始》 , 将这篇论文的标题取为「化学元素源始」 。
当然 , 到这里还多少是物理学家的玄想 。 1960年所意外看到的宇宙背景辐射 , 提供大霹雳理论一个直接的观察证据 。 话说 , 早期宇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份 , 那就是光 , 更精确一点说应该称为辐射电磁波 , 早期宇宙的物质都带电 , 运动时会放出 , 也会吸收电磁波 。 于是两者的作用不断发生 , 彼此也会达到热平衡 。 这样的辐射电磁波 , 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 , 尤其是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 就特别被称为黑体辐射 。 这样命名是因为在日常自然 , 这是黑色物体所放出的热辐射所近似具有的特征 。 所以早期宇宙 , 可以想像成物质泡在黑体幅射的热汤之中 , 两者的温度会是一样的 。
随着宇宙持续膨胀 , 辐射电磁波会随之冷却 , 温度愈来越低 。 但因为宇宙是等比例均匀膨胀 , 原来是完美黑体的辐射 , 就会一直维持黑体辐射的特征 , 直到现在 。 1960年代 , 美国贝尔实验室有一个20英尺的微波天线 , 研究穿越大气层的通讯 。 这个先进的天线 , 据说一直收到一个杂讯 , 大家也不以为意 。 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彭季尔斯与威尔逊 , 却把它当回事 , 很仔细地检查所有可能的杂讯来源 , 确定它不是仪器的杂音 , 也不是地表的余温 。 无论把天线朝向天际哪一个方向 , 都侦测到一模一样的讯号 , 如同背景一般 。 他们开始在论文中宣传这个结果 , 就在不远处的普林斯顿大学正好有一群天文物理学家 , 他们立刻就认出这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大霹雳铁证 , 我们的第三个观测 。
弥漫在宇宙中 , 如海一样的背景微波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意料之外、与原先设定目标最不搭嘎的实验了 。 原来研究地表通讯的天线 , 所量到的是弥漫在宇宙中 , 如海一样的背景微波 。 进一步的测量发现这个热辐射是完美的黑体 , 在所有的方向 , 温度大约都是3K , 等于摄氏零下270度 。
原来大霹雳时的黑体辐射 , 经过漫长宇宙历史的冷却 , 现在只剩3K 。 但关键是它依旧维持黑体辐射的特征 , 这就证明宇宙的演化经过这么多年 , 完全没有经历意外、我们无法预料的波折 , 一切照着剧本走 。 宇宙的历史从现在 , 可以直接连续不中断地追溯到137亿年前的大霹雳 。 中间的过程 , 原则上一目了然 。 神秘的宇宙 , 不再是一个正确的说法 , 因为它已毫无秘密了 。
1990年科学家从人造卫星上测量 , 再次确认了宇宙背景辐射是完美的黑体辐射 , 但同时发现 , 背景辐射的温度 , 有些方向比较热 , 有些方向比较冷 , 温度差非常微小 , 大约是万分之一度 。 科学家记录下每一个方向上的温度 , 于是得到一张冷热交错的宇宙图像 。 这并不意外 , 几乎可说是在科学家的预料之中 。
宇宙背景辐射图 。
让我们又回到早期宇宙 , 物质与背景辐射 , 一开始激烈地交互作用 , 但后来就分道扬镳了 。 这件事发生在大霹雳之后约30万年 , 此时 , 温度约3000度 , 电子与原子核彼此吸引 , 开始形成了原子 , 而这时的温度已经不够高 , 没有足够热能将两者拆散了 , 这个时间就称为复合纪元 。 复合后的原子是电中性 , 不会招蜂引蝶的 , 因此与背景辐射的那段激烈过去 , 就此划下句点 , 几乎就没有再来往了 。 真正分手这一刻 , 称为光子去耦纪元 。 大概原子与辐射还有点藕断丝连吧 , 所以比复合纪元稍微晚了一点 , 大约是38万年 。 分手的瞬间 , 双方还是彼此留下了记忆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