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迎来“人造太阳”,可用海水当做燃料,未来10年内将成功问世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迎来“人造太阳”,可用海水当做燃料,未来10年内将成功问世
文章图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中国迎来“人造太阳”,可用海水当做燃料,未来10年内将成功问世
文章图片

太阳作为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 , 重要性不言而喻 , 而中国即将实现对太阳的自主建造 , 而且还用海水作原料 , 这类人造太阳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打造人工太阳能系统
如今全球各国正在经历一场能源危机 , 除了石油、天然气等 , 就连电力的供应也开始出现不足的情况 , 英国的电价已经连续翻了7倍 , 为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稳定且环保的能源 , 人造太阳应运而生 。
在今年10月份 , 安徽合肥科研机构表示 , 其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打破新的纪录 , 能够将等离子体运行速度从原来的20秒提升到现在的101秒 。
这是一种核聚变实验装置 , 通过等离子体运行来实现核聚变 , 从而向外释放能量 , 因此这次实现101秒的速度提升 , 意味着核聚变反应的延长 , 也将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
眼下全球都注意到了人工太阳能系统的重要性 , 也都致力于对该技术的研发制造 , 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中国这样持续稳定的技术推进 , 目前中国已经在合肥和成都两个地方打造了人造太阳项目 。
俄罗斯媒体在参观后表示 , 这类人造太阳是中国规模第一且水平最高的设备 , 目前全球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 ,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全球核聚变可控研究的第一梯队 , 未来人类能源开发的进程会由中国团队主导 。
能用海水当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 , 这类人工太阳能系统的运转较为独特 , 发生核聚变的主要燃料是氘和氚 , 这两种物质因为包含了大量的能量 , 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了核聚变反应过程中 , 而这两种元素则大量存在与海水里 。
经过科研团队的细致统计 , 即便是开展上百亿年的核聚变反应工程 , 也不会把地球上的氚元素消耗殆尽 , 同时这两类元素反应之后可以产生氦气 , 对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因此国内的人造太阳开采燃料主要就利用海水 , 一升海水所提供的核聚变燃料 , 其释放的能量不亚于350升石油带来的能量 。
可以说这类人造太阳系统属于一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装置 ,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各国都在关注这类装置的原因之一 。
负责该人造太阳工程的宋云涛工程师表示 , 热核反应堆和传统的核电站不同 , 其不会产出任何污染气体 , 同时也没有放射性的元素 , 因此中国该工程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
该装置的运转完全由国内的科研队员进行人工操控 , 可以说未来能源的供应完全都可以自主控制 , 届时中国将会完全实现这类能源的自主独立发展 。
2030年之前实现建设投产
而且早在今年9月26日的时候 , 总工程师宋云涛教授就无不自豪地宣称 , 在国内的鼎力支持下 , 这类高精尖的能源启动装置将会在2030年之前建设完毕 , 并且会顺利投入使用 。
看到这里 , 不少人在感到振奋的同时 , 不禁也想问 , 这类人造装置 , 真的能够代替太阳的作用造福人类吗?
其实不管是太阳还是这类人造太阳系统 , 最终服务于人类的意义在于提供能量 , 因此只要能够带来同等的作用 , 就没有什么谁替代谁 , 谁强于谁的区分了 。
这类人造太阳装置能够解决人类目前的能源危机 , 像电力和热力系统都能够从人造太阳身上得到能源支持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国迎来“人造太阳”,可用海水当做燃料,未来10年内将成功问世】同时太阳的存在也是有寿命上限的 , 未来如果出现了最坏的结果 , 人造太阳完全能够弥补太阳能量耗尽带来的缺口 。
目前法国、英国和美国等都在这类装置上加大投入 , 美国还计划在2035年到2040年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发电 。
如今中国已经在这类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未来加大研发力度 , 成为该领域的龙头国家也不是不可能 , 届时这场能源竞争谁会提前胜出 , 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