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公司的星座计划 , 提出时间仅比Starlink晚一年左右 。 2016-2018年间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电信等国家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方案 , 并陆续发射了试验星 。
2018年12月22日 , 长征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的首发星送入轨道 。 仅仅一周后 , 搭载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首发星“重庆号”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中心再次发射成功 。
两颗技术验证星的发射成功 , 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
鸿雁星座首发星“重庆号”
另一支力量也趁着商业航天的政策利好迅速崛起 。 2018年4月投入运营的银河航天 , 由资深互联网人徐鸣创办 , 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三轮融资 , 早期投资机构名单里不乏顺为、IDG、晨兴、高榕、源码、君联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星投资机构 。 到2020年11月 , 银河航天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时 , 投后估值已经接近80亿元人民币 。
起盘阶段顺风顺水的银河航天 , 将精力聚焦在研发对标Starlink的低轨小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上 。 而创办时间更早的九天微星 , 则经历了更为曲折的探索 , 产品定位和技术路线历经多次调整 , 才逐渐从一些应用市场打开局面 。
各方力量的入局、社会资本的热捧掀起了中国低轨星座建设的第一个小高潮 。 截止2018年底 , 国内已发布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超过27项 , 其中由民营企业发起的星座项目就有14个 。 根据计划相加 , 到2025年前 , 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 。
这段时期 , 各创新主体的技术探索和经验沉淀 ,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卫星制造产业的思维变革 。 从国有企业到民营初创公司 , 各家通过内部立项或自筹资金开展了第一轮低轨通信验证星的研制 , 完成了早期的技术能力积累 。 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和技术集成上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思想 , 融合本土的创新要素 , 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卫星的智能工厂纷纷筹建落地 。
但是 , 卫星制造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SpaceX、OneWeb可以借力整个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的工业科技体系为其提供配套 。 而被重重封锁的中国科技企业虽然在部分技术环节实现了突破追赶 , 但在关键工艺和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存在诸多短板 。
从产品角度来说 , 商业卫星和商业火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 商业火箭入门门槛更高 , 具备完整研制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 每发射一次成功或者失败界定非常清晰;而商业卫星就像一件通常的数码产品 , 打一颗小卫星上天很容易 , 但是要做到兼顾功能强大、可靠耐用、还得足够低成本 , 却极为不易 。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 , 按单次发射收费的商业火箭回本周期相对更快 。 而商业星座却需要大量前期建设投入 , 然后通过销售数据服务逐年回本——这不仅是一项极为烧钱的系统工程 , 还需要有强大的力量来推动终端应用市场开拓 。
从行业竞争角度来说 , 各自为战也必然带来资源和人才的分散 , 乃至商业运营环节的互相消耗 。 “中国星座”要想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突出重围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 组建由国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参与的卫星网络公司势在必行 。
2020年4月20日 , 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 , 意味着以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为代表的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 。 与此同时 , “星网”公司组建的坊间传言就一直不断 。
2021年4月28日 ,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 。 新组建的“星网”公司总部落地雄安新区 , 注册资本100亿元 , 也是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名单中仅次于电信、联通、移动之后的又一家通信运营商 。 至此 , 中国“星网”公司终于破茧而出 。
尽管中国“星网”的神秘面纱尚未完全揭开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在国家有力推动下 ,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式进入“一盘棋”的全新阶段 。
天地一盘棋
“一盘棋”给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好处 , 是新型举国体制作用下的择优扶强和有序竞争 。 在国家的统筹规划和一体推动下 , 可以降低行业的“力不从心”和“内卷竞争”程度 。
从技术、成本等角度综合来看 ,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目前还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投入过程 。 放大到整个新基建的蓝图上来看 , 中国星座并不宜盲目对标或者急于赶超国外星座 。
建设卫星互联网系统的意义是给现有的地面通信网络形成有效补充 , 而非取代传统通信网络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中国特色的卫星互联网星座 , 更应结合当前国情和实际需求 , 充分发挥现存优势 , 寻找一种更高效率和更稳健的建设方案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刚刚启动!第一棒是他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