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被定名成“恶魔”的袋獾



一出生就被定名成“恶魔”的袋獾

文章图片

一出生就被定名成“恶魔”的袋獾

文章图片

一出生就被定名成“恶魔”的袋獾


从一出生就被拍板儿定名成“恶魔”的家伙 , 除了《冰与火之歌》中的小个头提里昂·兰尼斯特之外 , 大概就只有澳大利亚的袋獾了 。


袋獾的英文名是Tasmaniandevil , 直译就是“塔斯马尼亚恶魔” , 叫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早期人类在听到袋獾可怕的叫声后 , 觉得这应该是个不好惹的大家伙 。 实际上 , 袋獾是小个头 , 猛一看跟小土狗差不多 。 它们是一种有袋类动物 , 主要以腐肉为食 , 并不会无故攻击人类 。


这个小家伙的成长环境也是很艰难的 , 在出生后它们会生活在袋獾妈妈的的育儿袋中 , 但是受孕后的袋獾妈妈会一次生出20-30只袋獾宝宝 , 面对只有仅有四个“奶位”的尴尬状况 , 想要吃饱肚子的袋獾baby必须大打出手 , 育儿袋内的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
好不容易出生了 , 长大了 , 这不就得长肉了嘛 。 袋獾和人类长赘肉的地方不同 , 营养好时 , 会将脂肪存储在尾部) , 尾巴削瘦的袋獾则表明身体欠佳 。 成年袋獾的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一半 , 尾巴是袋獾快速运动时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 。


袋獾是机会主义的掠食者 , 逮什么吃什么 , 最喜欢的是另一种有袋类动物——袋熊 。
一天要吃掉相当于体重15%的肉食 , 如果猎获丰富 , 甚至可以在半小时吃掉多达体重40%的食物 , 所食用的食物包括鸟类、蛙类、鱼类和爬虫类 , 甚至人类的家畜如绵羊也照吃不误 。
当然 , 袋獾更喜欢不劳而获 , 哪个地方有死去的动物了 , 它们往往也会疾速赶到 , 大快朵颐 , 甚至连毛皮和骨头都不放过 , 所以袋獾被认为食腐多于吃活物 。 一些农民对此也非常欢迎 , 因为这意味着那些危害家畜的昆虫就找不到食物 , 不得不到其它地方讨生活了 。


袋獾虽然如此强悍 , 但在面对澳洲野犬和人类面前就成为了弱者 。 澳洲土著居民和澳洲野犬一直猎杀袋獾为食 , 数百年前就将澳洲大陆上的袋獾剿灭一空 , 袋獾不得不撤到塔斯马尼亚岛建立最后的避难所 。
现在 , 人类也为此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区收容保护袋獾 。 希望今后它们能在塔斯马尼亚这个心形的天堂岛屿上生活得更好 。 3千多年以前 , 野生袋獾在澳洲大陆上灭绝 , 只有塔斯马尼亚岛上仅存25000只 , 澳洲方舟组织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保护该物种 。


这些被放生的袋獾来自澳洲方舟的培育计划 , 该计划从2011年将44只袋獾繁殖到如今的200多只 。 该组织采取能够促进自然行为的方法来饲养袋獾 , 因此当它们被放生到野外时 , 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
塔斯马尼亚恶魔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 , 也是天然的捕猎高手 , 它们的回归将有助于控制猎杀其他濒危物种的野猫和狐狸的数量 , 重新平衡森林生态 。 作为食腐动物 , 它们也可以帮助保护周围的环境免受疾病污染 。
澳大利亚方舟计划还将进行两次放生 , 每次放生20只袋獾 , 同时作为恢复野外环境计划的一部分 , 该组织还将把其他代表性物种引入野生动物保护区 。 研究团队将使用无线电项圈、隐藏式摄像机和定期调查来跟踪动物 , 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
转载声明:
【一出生就被定名成“恶魔”的袋獾】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 , 仅供读者参考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 。如有侵权 , 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