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之战:抄起菜刀,走出家门,他打算跟楼上邻居“拼了”( 二 )


早上六七点是孩子的起床时间 , 她会从床上猛得跳到地板上 , 天花板传来“咚”的一声 , 刘浩会在此时被惊醒;白天是老人拐杖敲击地板和小狗玩铁球的声音 , 而这往往是刘浩周末在家或居家办公的时间;等到晚上 , 打扫卫生、洗碗做饭、木制桌椅被拖着摩擦地面发出的“刺啦刺啦”声此起彼伏;凌晨一两点 , 则是大人光脚在地上跑动的声音 。
跟装修声比起来 , 这种日常噪音没那么尖锐 , 但更隐蔽 , 往往只有隔着一块天花板的邻居听得到;它同时又不可预测 , 刘浩不知道噪音什么时候会突然响起 , 也不知道多晚会停 , 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
第一次凌晨被“咚咚咚”光脚走路的声音吵醒 , 刘浩只当是偶然现象 , 谁知噪音持续了两三个月 。 他忍无可忍 , 在业主群里对邻居喊话 , “哥 , 大家都要休息上班 , 以后晚上能不能注意一点儿?”对方回了会注意 , 但当天凌晨三点 , 拖拉椅子的声音再一次传来 , 比之前声音更大 。
刘浩买了桌椅腿的塑料套 , 跑上楼敲门 , 请求大哥给桌椅套上 , 并称“以后有磨损或者坏了 , 我再去买” , 对方压根没收 , 说自己家的事儿不用别人管 。
一开始 , 楼上邻居的逻辑是“我们楼上也吵 , 但我们从来不去找人家”;再往后 , 他们觉得刘浩“大题小作” , “故意找茬”;到后来 , 邻居不再承认是自己发出的声响了 , 有时还会故意报复 。
2020年5月 , 刘浩的表弟来家里住了一阵 , 凌晨一点 , 被楼上打扫卫生的声音吵到 , 兄弟俩一起上楼理论 , 对方直接喊话 , 大概意思是 , “收拾房间是我们的自由 , 注意不了 , 谁让你住楼下的 。 ”刘浩觉得对方蛮不讲理 , 懒得再去沟通 , 索性删掉了对方的微信 。
刘浩找过物业和派出所投诉 , 得到的答复是“楼上楼下的 , 有点动静很正常 , 互相体谅一下 。 ”
但他无法体谅 , “这是我活了二十几年来 , 最憋屈 , 最无能为力 , 也是最恶心的事儿 。 ”
孤立无援
2020年5月沟通失败后 , 刘浩对声音愈发敏感起来 。 无论白天还是夜里 , 只要听到楼上有响动 , 他就会停下手里的事 , 开始专注听楼上的动静 , 接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 他无法控制自己这种行为 。 而在之前 , 即使夜里刮风打雷 , 他都不会被吵醒 。
为了让自己静下来 , 刘浩在家的时候 , 除了洗澡 , 其余时候都戴着耳机 , 白天听交响乐或有声书 , 夜里听助眠的白噪音 , 并且将声音开到最大 , “不然根本没法在家呆” 。 如今他到哪儿都要戴耳机——外面突然响起的建筑噪音 , 都能立刻让他烦躁起来 。
他的睡眠变得支离破碎 。 经常到了凌晨三四点 , 已经很累了 , 整个人迷迷糊糊 , 周围也都安静了 , 可还是没法入睡 。 即使在亲戚朋友家过夜 , 他也总要熬到凌晨三点才能睡着 , “总害怕楼上会突然响起声音 , 没有安全感” 。 就算睡着了 , 也容易惊醒 , 睁眼想到楼上噪音 , 便又睡不着了 。
持续的失眠和焦虑下 , 刘浩觉得自己性情大变 。 他变得暴躁 , 经常听到楼上的响动后无处发泄 , 随手拿起手边的手机、烟灰缸或者音箱 , 就往地上摔 , 情绪也经常失控 , 甚至会痛哭 。 他对工作也变得“破罐破摔” , 剪视频时没耐心一帧帧去调 , 配乐和特效就“胡七八糟随便弄” 。
2020年冬天 , 耳机戴久了 , 刘浩开始经常耳鸣 , 耳朵里会流出一些黄色的液体 。 去医院检查后 , 医生确诊了中耳炎 , 警告他不能长时间戴耳机了 。 今年4月 , 他又去看了精神科医生 , 诊断结果是双相情感障碍 。 他现在每天都在吃药 , 每个月医药费要花2000块 。
在噪音“受害者”群体中 , 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并不少 。 傅岳告诉液态青年 , 他们群里就有许多患抑郁症的人 。 10月30日凌晨 , 群里探讨抑郁问题时 , 一名群友称自己“重度抑郁 , 吃了一年多药” , “跌入了深渊” 。
刘浩不愿意把负面情绪带给朋友 , 只跟父母诉苦 。 父亲觉得他大题小作 , 劝他“忍忍” , “楼上孩子还小 , 总有长大的一天” , 但刘浩认为小孩的素质取决于家长素质 , 并不抱期待 。 再之后 , 一聊这件事 , 两人总吵 , 父亲最终会以“你当初不好好学习 , 这是应该承受的后果”来埋怨他 。 刘浩不理解这个逻辑 , 他觉得父亲不理解自己 , 过年回家基本不再与父亲讲话 。
一个人忍受噪音 , 刘浩觉得“孤立无援” 。 两个月前 , 他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那天傍晚 , 他跑到一栋废弃的大楼 , 喝了点儿酒 , 愈发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 。 坐在楼顶 , 他想起这两年受到的折磨和疾病 , 再想到工作中的不如意、被催婚的苦恼 , 想着不如跳下去 , 一了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