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应如何打开元宇宙这扇“虚拟世界”的大门( 二 )


昊美术馆“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展现场
艺术家应如何打开元宇宙的大门?
今年世界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元宇宙这个赛道 , 作为艺术家 , 应如何打开元宇宙这扇“虚拟世界”的大门?
缪晓春 虚拟最后审判 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2006年
缪晓春 盲目 图像 2021年

在缪晓春看来 , “在艺术史上 , 技术的引入通常是艺术革新的因素之一 。 ”十多年前 , 他就用数码方式重新演绎了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审判》 , 把一个二维平面的画面变成三维立体的虚拟空间 , 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 时至今日 , 这种引入算法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是许多数字艺术家共同采用的 。
费俊 许晨阳 刘正奎情绪几何 2.0互动装置粉笔、黑板、机械装置、3D打印物体、数据采集模块、图形生成软件尺寸可变 2019年

昊美术馆的“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展中 , 费俊的《情绪几何》也引入了几何学算法去计算人类最难被计算的情绪 , “从当代艺术实践的角度 , 我觉得它有趣的地方在于 , 这些通过计算或脑机接口的方法来直接打开身体的黑匣子 , 为我们展开了对于自身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新的认知 。 这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一个巨大元宇宙 , 对我来说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元宇宙 。 ”
王兴数字巴别图书馆数字绘画、装置尺寸可变2021年
王兴则在展览中打造了一个接近于元宇宙的NFT项目——加密的数字图书馆 , 观众可以直接扫码进入他建构的元宇宙中 , 也可以直接拷贝浏览他的创作观念、思路 , “我真正的目的是想为大家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基于社群、基于共同知识体的图书馆和知识库 。 我更多地是看到元宇宙的现实主义 , 在我的作品里我更愿意去表达一些公共知识 , 共建一些价值观或者态度 。 ”
每位艺术家对元宇宙的理解可能都不相同 , 费俊对于元宇宙作为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的观点还是持一种怀疑态度 。 他认为“其实所谓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某种意义上是无法真正与现实世界进行脱钩的 , 恰恰相反 , 一个和物理世界紧密关联的世界可能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 所以我更愿意用一种虚实共生的世界来描绘我所认为的理想化的元宇宙 。 ”
从艺术家的角度 , 元宇宙的几个属性对于他们的创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 “一个是它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一个是它所提供的虚拟化身份 , 这为大众提供了在元宇宙中参与创造的可能性 ,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可能性 。 再加上元宇宙初见成效的强社交属性以及所谓的稳定化系统 , 也就是由经济系统、安全系统所构建的一个系统 , 这五个特征对于艺术家来说 , 使得大家可以在数字原生艺术的载体上 , 通过新的媒介创作出原生艺术 。 我们期待基于元宇宙的原生的NFT艺术的诞生 。 ”费俊说道 。
对 话
成卓: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元宇宙艺术创作的源泉
当代艺术家成卓
《中国美术报》:作为艺术家 , 您认为 , 在“元宇宙”中可能实现的创作方式有哪些?
【艺术家应如何打开元宇宙这扇“虚拟世界”的大门】成卓:元宇宙的虚拟空间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 对艺术家来说 , 影响传统艺术创作的要素如画布尺寸、材料、成本等都不再是障碍 。 所以要想创作出好的数字艺术作品 , 决定性因素就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这就需要艺术家打破自身的认知局限、固有的知识结构 , 以更广阔的胸怀、更开阔的眼界、更新的技术手段以及更无限的想象力 , 投入元宇宙中的内容创作 。
元宇宙为艺术家提供时空的无限可能的同时 , 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虽然技术的加持让艺术家创作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容易 , 但那些创新性的艺术表现 , 需要艺术家学会利用AI、多媒体、软件编程等技术手段 , 需要艺术家对加密艺术、区块链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 甚至还需要对哲学、科学、心理学、传播学等新发展有更多关注 。 总之 , 元宇宙中的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更加综合与全面的素质 , 对物质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生态系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中国美术报》:关于NFT艺术、数字艺术的创作 , 在您看来理解这些作品的切入点在哪儿?或者您在创作时 , 有没有设想过它们将以什么方式来吸引观众?
成卓:观众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NFT艺术:首先 , 从作品艺术性的角度 , 即使是数字艺术 , 它也要符合相应的审美规律 , 如色彩、构图的视觉效果 , 声音和画面的呼应也很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