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应如何打开元宇宙这扇“虚拟世界”的大门( 三 )


成卓 宋婷我和Alice-06

成卓 宋婷凝视之三

第二 , 观众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入手 。 每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有极其个人化的思路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 以我的作品《我和Alice》和《凝视之三》为例 , 这是我和AI协作的NFT艺术作品 , 主要目的是讨论人和AI以及宇宙万物之间共存共生关系的构建 。 作品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进行对比与对话 。 我代表人类 , 通过手绘和二维动画来描绘“人类眼中的世界” , 而Alice是以加密艺术家宋婷为原型的人工智能 , 她通过深度学习后 , 我们用 GAN(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生成了“人工智能所认识的世界” , 最后视频作品的画面和音乐呈现了二者的对话与融合 。 观众欣赏每件作品时 , 一定要看作品的阐释说明来帮助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 。
第三 , 观众还需从技术层面看 , 要对加密艺术本身的一些特性有所了解 , 尤其是区块链技术 , 可以帮助大家理解NFT这种新的艺术品交易方式 。
《中国美术报》:关于当下的NFT艺术创作 , 您曾说过它们目前还不是那么艺术、不是那么有观念 , 基本上还处于NFT1.0阶段 , 您设想中的NFT1.5或NFT2.0是怎样的?
成卓:这是今年6月时我个展的策展人顾振清老师说的 ,NFT1.0版本是指当时一些NFT艺术作品是直接把现实中的作品变成图片做成NFT , 或者直接把以前的数字艺术上链 。 他当时说我的NFT系列作品是与AI协作的加密艺术 , 属于1.5版本 , 而像今天展览中的有些加密艺术作品则是NFT2.0版本 , 因为它们是直接在区块链上生成的 , 这种加密的原生艺术 , 其特性就是没有区块链 , 作品就不能存在 。 加密原生艺术本身与区块链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
《中国美术报》:您设想中的人类与宇宙智慧、人工智能最理想的关系或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成卓:不管怎么样 , 我是人类 , 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人类不是被取代、被边缘化或者被毁灭的一个物种 , 或者我们人类的文明不要因为科技的加速而被毁灭 , 所以我还是比较主张人和AI之间协作的关系 , AI是人类的翅膀、助手、伙伴 。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探讨这个问题 , 是因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社会问题 , 艺术家应该有超前的意识 , 用艺术语言来批判或预言某种趋势 , 我觉得这是当代艺术家应该做的事 。
图片来源:数字艺术高峰论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