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交易流产!接盘万达后欲收购恒大,“地产航母”意欲何为?( 二 )


数据显示 , 合生创展的业绩在2009年冲到150.9亿元之后 , 就止步不前 , 开始下滑 。 到2013年 , 合生创展甚至跌出了房地产企业50强之列 。
如今 , 17年过去 , 昔日并肩的房企销售最高达超5000亿元 , 最低的也超千亿 , 而合生创展历经数年的业绩下滑 , 到了2018年才再次回归百亿规模 。
家族企业的矛与盾在地产业绩停滞的十多年里 , 朱孟依的业务扩张却并没有迟疑 。 在整合家族企业的过程中 , 朱孟依已经悄悄潜入金融行业 。
2012年 , 朱孟依靠着珠投集团 , 联合新南方集团等朱氏家族企业 , 成立了“珠江人寿”保险公司 。 通过保险业务 , 为朱氏家族商业版图输入源源不断的资金 。 此外 , 朱孟依还持股了农商行股份 。
金融业的输血 , 低价吞下的庞大土储 , 按理来说 , 合生创展的发展不该如此 。
实际上 , 合生创展深度弊病在于“一言堂” , 企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家族基因 , 公司总裁作为职业经理人常常与朱孟依在管理理念上发生分歧 。 但分歧的最后均以朱孟依意见为主 。
家族企业的模式 , 其掌舵人若是一直“敏锐自省“还好 , 一旦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及时 , 便是“衰弱”的开始 。
彼时的朱孟依 , 十分信赖港式地产“高溢价、多囤地、慢周转”的经营模式 。 但这样的模式在大陆难以扩张 , 从而令合生创展的错失了房地产火爆的良机 。
此外 , 朱孟依更是早早便将子女安排在公司高层任职 。 年轻二代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比一代更盛 , 导致合生创展的高管流失严重 。
资料显示 , 自千禧年后 , 合生创展先后有五位行政总裁离职 。 这种程度的高层“地震” , 与朱孟依的强势风格不无关系 。
合生创展的家族基因不仅表现在此 , 据梳理发现 , 在朱孟依的家族企业里 , 兄弟、亲戚之间经常轮流坐庄一个企业的负责人 , 每家企业之间大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错综复杂的程度 , 一度成为行业的“谜语” 。
行政总裁一职长期空缺、家族人员介入严重 , 年轻二代过早干预 , 使得合生创展对大陆形势发展判断失误 , 公司陷入发展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不过二代的早早进场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 自2013年 , 23岁的朱桔榕成为公司常务副总裁后 , 数年的历练让她愈加成熟 。 2020年 , 朱孟依正式将合生创展交棒于朱桔榕 。
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新掌门人 , 在拿到话语权后 , 便对合生创展进行了改革 。 2020年6月30日 , 合生创展发布公告称 , 决定正式把股权投资业务纳入作为主要业务活动之一 。
在朱桔榕的运作下 , 投资渐渐成为合生创展的第二条腿 。 这一年 , 合生创展先后购入了中国平安、汇丰控股、中国移动、平安好医生和小米集团等公司的股票 。
另外 , 朱桔榕上任后 , 合生创展的行事风格要进取不少 , 拿地后便大力推进项目动工、开发、建设 。 而此次执意拿下恒大物业 , 也是合生创展对物业股的布局 , 是走向“轻资产”的一个跨步 。
数据显示 , 截止2020年 , 合生创展的全年销售金额已达303.10亿元 。 与两年前实现了翻倍增长 。
如今 , 合生创展虽远远落后于昔日“小弟” , 但并非毫无崛起希望 , 其庞大的土储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 何况 , 在“三条红线”政策推行后 , 全部“绿线”的合生创展有比对手更好的稳定性 。 未来的合生创展 , 若能高效使用土储 , 进行变现 , 那么距离它驰骋房地产行业 , 也就不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