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感觉良好!



王亚平: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

王亚平: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

王亚平: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

王亚平: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

王亚平:感觉良好!

文章图片

王亚平:感觉良好!


【王亚平:感觉良好!】天和核心舱外 , 背景是深邃的太空 。
王亚平先后举起右手与左手 , 对着摄像头挥舞 。 这一夜 , 她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 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出舱画面 。图源:新华社她是否会想起18年前目睹神舟五号飞向太空时 , 自己心中萌生过的那个念头:“中国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 , 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这个念头 , 其实是一个梦想 。
在八年前成为航天员实现了“飞天梦”后 , 11月7日 , 王亚平又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女航天员出舱任务 。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 。图源:新华社他们讲了一段“太空群口相声”
11月7日晚上 , 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执行首次出舱任务的日子 。 18时51分 , 指令长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 , 率先完成出舱 。
航天员上天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任务 , 而太空行走更面临多种风险 。 在地面上观看出舱视频的网友 , 原本揪着的心 , 却被一段突如其来的“太空群口相声”逗乐了 。
“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出舱后 , 翟志刚向地面报告 。
即将出舱的王亚平立马接话 , “我一会儿出舱 , 感觉良好!”
留在舱内配合支持的叶光富则神补一句 , “我下次出舱 , 感觉良好!”
引起地面控制中心阵阵笑声 。
当即 , “感觉良好”体火了 , 网友们以善意的模仿向航天员送去祝贺 。
实际上 , “感觉良好”是一种传承 。 2003年 , 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 , 航天员杨利伟在返回地面后也说了一句“感觉良好” 。 无论是谁 , 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到安心 。
在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中 , 翟志刚与王亚平完成了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舱外工作台等工作 。 在机械臂支持下 , 又相互配合 , 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舱外互助救援验证等作业 。
11月8日1时16分 , 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
胳膊变粗了 , 她更开心了
这次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 , 也让王亚平成了人类史上第16个完成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

在此之前 , 据“我们的太空”消息 , 有200余名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行走 , 其中女航天员仅有15人 。
此前15位完成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图源: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太空行走的难度 , 绝非普通人能想象 。
这并非出来太空舱外摆摆pose就行 , 它对航天员的体格、体能要求极高 , 相当于在“舱外表面爬行” , 脚基本用不上 , 全靠手 , 这就要求上肢力量非常强 , 堪称重体力活动 , 一般选择男航天员来承担——这也是为什么女性航天员出舱活动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不得不承认 , 男女确实存在差异 。 比起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 , 以及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 , 女航天员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
执行任务前 , 王亚平已充分认识到太空行走的难度 , 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改变 , 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 。
怎么缩小这个差距?王亚平认准一个办法:练 。 为了出舱 , 她一次次挑战自我 , 挑战极限 。
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水下出舱训练 。图源:新华社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 , 王亚平身着水下服 , 在10米深的水下 , 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 , 不断调整身体姿态 , 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 , 持续水下工作五六小时 , 饿了只能忍着 , 痒了痛了也没法挠 。 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 , 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