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年轻人与40岁中年人,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20岁年轻人与40岁中年人,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文章图片

20岁年轻人与40岁中年人,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文章图片

20岁年轻人与40岁中年人,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文章图片



“哪有什么任劳任怨任人摆布 , 负重前行罢了 。 ”
2016年有过一次滴滴司机年龄调研 , 专车、快车64.4%的司机处于31-50岁之间 , 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处于家庭负担较重的阶段 。
2021年清华大学团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进行了网约车司机群体深入调研 , 男司机占比96.91% , 女司机占比只有3.09% 。
从司机性别占比上来看 , 男司机是网约车的主力军 , 也恰恰说明了男司机所面临的人生困境以及家庭负担要比女性更重 。
清华大学团队的调研还说明 , 网约车司机群体的平均年龄为40.75岁 , 其中26-45 岁司机群体占比超过60% , 46-55岁的司机群体占比 24.78% , 56-65岁的司机占比 6.19% , 25岁及以下司机群体占比3.98% 。
对比2016年的年龄段分布 , 2021年网约车司机群体已经逐渐年轻化 , 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洗脑”加入网约车 , 而中年人却在慢慢“出逃” 。
网约车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 滴滴、高德、T3、一喂顺风车等几百家平台就说明国内市场的可观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全国大概有三千万的网约车司机在上路运营 , 平台在提供高就业是事实 , 但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以及构建价值观 。
大量年轻人与失业中年人被月薪过万的谎言怂恿加入滴滴 , 却丝毫不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答案很明显:没有出路 。
第一个原因:不挣钱 。
2016年以前网约车还处于1.0时代 , 大量中年人不惜买车或辞掉工作来到这个行业淘金 , 有人靠开网约车首付买房 , 有人靠网约车赚到第一桶金 。
步入2.0时代后 , 用户习惯被养成 , 网约车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 特别是市场被滴滴直接垄断后 , 补贴大战宣告结束 , 这意味平台要开启收割 , 运价要涨 , 抽佣要加重 , 平台赚的就是这中间的差价 。
而现在网约车3.0时代了 , 滴滴瞄准下沉市场就是因为原有的市场已经到达极致 。 在高抽佣和运营成本之下的司机根本挣不到钱 , 但平台仍然在无止尽的招募司机 , 中年人的去留都是考虑到家庭负担 , 只有年轻人不懂行情还以为是香馍馍在网约车里醉生梦死 。
钱挣不到 ,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态度 , 也就挣了份安逸 。
第二个原因:没有未来 。
开网约车月入过万 , 在现在来讲真的很厉害 , 至少运营14个小时才能月入过万(纯利润) 。
但月入过万又怎么样 , 你月入过万的时候算笔账 , 平台只需派单 , 仅靠抽佣和收你车租 , 就能过万 。
每天长时间运营带来的身体损伤 , 生病了、老了 , 怎么办?之前挣的钱都用来治病 , 还是这点钱够你养老 。
开网约车的人无非就是三种心态 , 一种是不小心加入的 , 一种是贪图安逸的 , 一种是负重前行的 。
但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 , 那么大的风险 , 最重要的是学不到任何东西 , 除了认路认得厉害还能学会什么?
每天往死里接送接送 , 真的会死 。
年轻人的不学无术 , 中年人的生存艰辛 。
归根结底还是滴滴、高德、T3、一喂顺风车等平台不扛起社会责任 , 最起码大量年轻人的加入就是错误的价值观 。
这群年轻人开个几年网约车 , 身体坏了 , 学不到东西 , 也就被社会淘汰了 , 开一辈子车吗?还是指望现在的市场能让他们挣到第一桶金 。
别再用开网约车月入过万的噱头洗脑 , 年轻人需要被正确引导 , 中年人也需要被善待 。
【20岁年轻人与40岁中年人,开网约车真的有出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