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怒族的来历习俗( 二 )


巫师的称谓各地不一,碧江称“米亚楼”或“禹古苏”;福贡称“尼玛”、“达施”;贡山称“董木萨”或“那木沙” 。其主要宗教活动是主持祭祀以及“通神降鬼”和占卜 。
怒族的婚俗
怒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怒族的家庭也颇具其本民族的特色 。
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 。但正式联姻而由男方请媒人带上酒到女方家中说亲 。婚姻最后由父母决定 。
云南怒族小伙子姑娘们爱吹口弦,常常在小河边、山坡上,三五成群用小巧玲珑的口弦,交流情感,倾吐对心上人的爱慕 。
小伙子和姑娘相爱后,双方背着阿爸、阿妈、长辈,用口弦声相互约会,并互相赠送信物 。小伙子送给姑娘自制的口弦,姑娘则送给心上人自绣的花布烟袋 。在口弦和烟袋上留有互相知晓的表示双方真挚爱情、永不变心的印记 。感情特别深厚的男女青年,还各剪发一束送给对方珍藏,以表示生死与共 。
怒族男方在迎亲时,婚礼非常热闹,青年人吹口弦、弹琵琶、跳琵琶舞或锅庄舞,老年人则唱着婚礼歌向新婚夫妇祝福 。婚筵是所有礼仪中宴请规模最大的筵席 。婚前新郎要带猪肉、米等物去岳父家帮助砍柴和耕地,然后才能举行婚筵,婚筵时不但酒肉要丰盛,场地也要布置一新 。届时新郎、新娘要同喝祝婚酒,姑娘们要向他们抛洒面粉,表示吉祥如意 。
男子婚后,便在父母住房附近另筑新房,与父母分居,但小家庭在生产生活上仍与父母及整个家族保持共同耕作和相互协助的义务 。贡山怒族有男子从妻居住习俗 。
怒族的饮食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 。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 。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 。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 。每年五、六月还需到山林中采集野菜 。常采的有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植物,以及做调味用的姜、葱、花椒等 。含淀粉为主的植物当粮或制成粉做粑粑而食 。
肉类来源靠饲养的牛、猪、鸡、狗、羊,常捕鱼和打猎 。怒族男子一成年就开始捕鱼和狩猎,经常猎获的野物有野牛、野猪、鹿麂子、岩羊和山鸡等 。怒族食用狗肉者不普遍 。儿童还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 。
典型食品主要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