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昔日的明清四大镇,今天都怎么样了?
汉口镇成为武汉市区的一部分,其所在的江岸区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和内陆第一大港;
佛山镇成为佛山市区的一部分,是武术之城、狮艺之乡,也是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
景德镇成为江西省地级市,不仅是“世界瓷都”,后来还是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 。
那么,还有一个镇呢?
它是四大镇中唯一一个位于我国北方的镇,也与岳飞有点关系;它曾有着江南水乡般的秀丽,也多次在黄河水患中浮浮沉沉 。
它就是朱仙镇,时至今日还延续着古时朱仙镇的名字,在河南开封之邻讲述与见证着中原大地几千年的变迁 。
今天的朱仙镇看起来安静、古老,好像并没有在工业化的浪潮中换了面貌 。可是,忆往昔滔滔不绝的历史洪波,朱仙镇数次没落又数次重生,曾经的它宛若一颗跳动在华北平原西部的心脏,迸发着经济活力与迷人的生命力 。
朱仙镇的兴与落
朱仙镇,兴也水运,落也水运 。
春秋时期,朱仙镇位于郑国东北边陲 。当时,郑庄公为保领地,命大将郑邴在朱仙镇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名曰“启封” 。至两汉时,因要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更名为“开封” 。而当时在开封城西北边的朱仙镇,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居民点 。
起兴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建都东京开封府,这座城市一度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口大城 。如此多的人聚居在一起,定会产生较多的物资需求,而物资从何而来?便利快捷的水运是不二之选 。
于是,在开封城周围的四条便于漕运的河流逐渐成为北宋时期的“漕运四渠”,其中蔡河紧邻朱仙镇,朱仙镇因此成为开封附近的重要水运枢纽,其人口也一步步增长起来 。因水运带来的兴盛,“朱仙镇”的称号于北宋末,首次见诸史料记载 。
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文章图片

北宋漕运四渠图
【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南宋时,名将岳飞还曾在朱仙镇建功立业 。靖康二年,岳飞两次胜金军 。当时,宋高宗赵构企图南逃,岳飞直接上书反对此举,竭力请求宋高宗返回东京 。可是,当时岳飞的上奏属于越级行为,惹恼了皇上,被以臣子越级、言语僭越一类的罪名革职 。三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随后任统制,随都统制王彦等带领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收复了卫州新乡县 。
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文章图片

关于岳飞的绘画
绍兴十年,金人撕毁“和议”,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接到宋高宗的亲笔诏书后,立刻率军士向中原进发,于河南郾城打败金军 。后岳飞部队又乘胜追击,一路赶至朱仙镇,以猛将带领背嵬军骑兵五百名出击,将金军杀得片甲不留,是为留名青史的“朱仙镇大捷” 。
不过,尚有学者认为,朱仙镇一战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原因有二:其一,目前与岳飞有关的书籍曾遭残损和散落,难以凭借不完备的资料作出论断;其二,在《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中兴十三处战功录》三本史书中,均未见对朱仙镇之战的记载,且在宋高宗诏札和岳飞捷奏中也未曾提及 。时至今日,史学家仍对此事件的真伪意见不一 。
虽然岳飞的“朱仙镇大捷”在史实层面还没有定论,但朱仙镇却留下了一座古老的岳飞庙 。这座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吸引于谦、乾隆皇帝、杨成武、朱穆之等历史名人到此赡分留墨 。
经过数次翻修,朱仙镇的岳飞庙至今依然香火不断 。
首落与再兴
元代前期,黄河向南由涡水等支流夺淮入海,后来因人们堵口修堤,黄河河道逐渐北移,之后,以商丘至徐州入泗水为正流 。后来,曾经的“漕运四渠”相继淤塞,不能继续为开封城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 。开封由此不通漕运,以致人口规模与经济地位大不如前,旁边的朱仙镇也难以幸免 。
至明嘉靖六年,汴河淤塞,河南没有了对外联系的水道 。而发源于开封府荥阳县,经朱仙镇过尉氏、扶沟、西华等县,至周家口与颍水合流,入安徽境,在颍州府正阳镇汇入淮河的贾鲁河似乎可成为河南与外界通航的重要水道 。
因此,当时的左都御史胡世宁建议疏浚贾鲁河 。工事完成后,贾鲁河从此成为一条沟通河南与江淮的通航水道 。朱仙镇紧邻开封,又在贾鲁河之上,这座古老的城镇渐渐在贾鲁河的柔波细浪中走进了它红极一时的岁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