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二 )


明人黄汴编纂的《一统路程图记》是明末旅行商贾的必备手册,里面载有当时由淮安至汴城(即开封)的水运路线:“淮安 。十里湖口闸 。十里移风闸……北廿五里周家店 。十五里李方店 。三十里西华县 。一百廿里李家潭 。四十里朱仙镇 。起车 。四十里至汴城 。”能够被记录在商贾惯用的行程路线,想必当时的朱仙镇也是这一带的经济重镇了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是元代的贾鲁治河使得朱仙镇的经济地位在彼时得到提升,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元代确有一官员名为贾鲁,因当时黄河于曹县白茅决口,在鲁西南一带泛滥达七年又入会通河北流,贾鲁为解决此患提出了挽回黄河故道的计划,并得到采用 。当时,贾鲁发动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疏浚黄河故道、堵住黄陵决口、修筑堤防等一系列工事,耗费了中统钞184.5万多锭,解决了水患,实为治河史之罕见 。为了纪念贾鲁治水,后人遂将流经朱仙镇的这条河命名为“贾鲁河”了 。
再落与又兴
明末,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曾与明军在朱仙镇有过一次重要战役 。
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与罗汝才联军攻破襄城,次月,接连攻下河南东部十多座城邑,并将围攻开封 。惊闻此讯,明廷命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和总兵左良玉、杨德政等率数十万大军援开封,各路人马先李自成一步抵达朱仙镇,成功会面 。
面对声势浩大的明军,李自成采取围城打缓战法,在西边占据了较高地势,阻断了上游的河水 。接着,李自成命部下在朱仙镇西南部挖了长达百余里、宽约一丈有余的深壕,将明军环绕 。
朱仙镇|曾是明清四大镇之一的朱仙镇 如今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文章图片

《朱仙镇》连环画封面
而明廷临时组建起来的援救大军,其实内部并不团结 。加之李自成不仅断了明军水源,还切断了他们运粮草的路,这数十万大军一度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见农民军势盛,左良玉悄悄率自己麾下的十万军士抢了诸营马匹,想向襄阳南逃 。谁知一众军士还没走几步,就接连掉进了李自成事先挖好的壕沟中,人仰马翻成一片 。李自成立即率军杀来,数万士卒直接投降,仅剩几千精锐跟着劫后余生的左良玉逃往了南方 。之后,李自成之部不仅获得了大量兵力补充,还有马匹数千、军械火器不计其数 。此役之后,李自成进攻开封 。
同年九月,开封城被决口的黄河水淹没、城墙尽毁,几十万人葬身鱼腹 。不过,对于究竟是谁水淹开封,在各史料中仍旧说法不一 。从目前史学研究来看,有史料支撑的说法大致有四:李自成掘河淹开封、明官兵掘河淹开封、明官兵和李自成先后掘河淹开封,以及黄河自然决口 。虽然此事尚无定论,但开封城的确在那次滔天巨难中沉沦了 。
前有战事、后又遇开封城被毁,此时的朱仙镇在乱世中再次没落,经济发展再次中断 。
后来,随着清王朝建立、政权逐渐稳定,朱仙镇日益恢复了往日繁盛,并在此时再度兴盛 。
此时,往来开封的士人商旅,不免要经过朱仙镇走走看看 。结合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江南士子计划去开封会友,却因一路舟车劳顿而行囊空空,于是决定前往有名的朱仙镇采买 。坐着船,士子沿着贾鲁河一路向北,发现途中有越来越多的船只与他擦肩而过 。于是士子探出头去,仔细打量一番,发现不仅有商船、客船,还有体积较大的货船 。士子心想:“不愧是远近闻名的朱仙镇啊!倒是更想看看它的真面目是何等热闹了!”
正如此琢磨着,遂听船夫一叫,朱仙镇已到 。士子大喜,倏地站起来,却不料他临行前刚扯了缥碧色段子做的长袍被木椅上翘起的短刺划破了 。“天哪!本想光鲜地去见旧友,这下可好,连个像样衣裳也没了 。”士子一下失了兴致,站在船舱中,又急又恼,想来这北方也无甚丝绸罗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船家见客人久久未下船,便上前询问原因,看了那破着洞的料子,轻松一笑说:“咱当什么事呢!客官下船后可以去西镇看看,那边一定有你要的样式,要多少咱这儿都有!”士子一听,喜上眉梢,整理好大起大落的心情,准备去西镇一探究竟 。
原来,这朱仙镇以贾鲁河为线,分为东西两镇,西镇聚集了不少成衣店,还有很多晋商设的票号 。在客栈安置好行囊后,士子沿着估衣街缓步走着,惊喜万分,发现这里不仅有丝绸锦缎,还有非常多卖缨帽的店家 。他数了数,竟有缨帽行40家、缨帽铺8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