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如今现状如何?

文章图片

据报道 , 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仍在轨运行 , 虽然早已无法正常工作 , 但它的轨道寿命仍未结束 , 有望冲击世界上在轨时间最长纪录 。 但实际上 , “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 , 是如何做到在轨运行50年的呢?
上世纪50年代 , 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陆续完成了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任务 , 美国、苏联甚至已经在筹备载人航天和载人登月 , 而我国航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 在一众科学家联名致书后 , 我国决定启动人造卫星研究 。 经过长达12年的探索 , 我国突破了大推力火箭技术 , 具备了发射人造卫星的基础 。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如今现状如何?】
1970年4月24日 , “东方红一号”搭乘“长征一号”火箭升空 , 成功入轨 , 我国实现了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壮举 , 在世界范围内反响强烈 。 它不仅达到了所有设计要求 , 质量还刷新了世界纪录 , 比美、苏、法、日四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质量之和还要重 。 运行28天后 , “东方红一号”停止发射信号 , 超出预期的20天标准 。
停止工作后 , “东方红一号”并没有坠入大气层燃烧 , 而是在轨道上长期运行 , 一直持续到现在 。 太空环境恶劣 , 低温、光照、宇宙辐射等都会导致卫星寿命大幅缩减 , 长期运行后难免破碎、解体 , 但“东方红一号”采用了非常先进的密封技术 , 底座采用的复合材料不仅能承受自身载荷 , 也能经受超重、噪声、空间辐射等严酷考验 。
另外 , 为保证卫星内部仪器正常运作 , “东方红一号”外部覆盖了一层有机温控涂层和一层无机温控涂层 ,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案 。 这一系列处理使得“东方红一号”能在太空中长期运行 。 如果能实现回收 , “东方红一号”将成为我国航天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象征 , 只是由于费用高昂 , 在现阶段还不现实 。
推荐阅读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我国建造月球国际科研站,需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差点实现
- 中国航天2022首次开门红,长二丁的成功发射,对全球贡献多大
- 人类改造的“肌肉牛”,每天狂长3斤肉,为什么我国不引进?
- “韦伯”为何要去拉格朗日L2点,我国航天器是否有能力飞那么远?
- 星舰轨道级发射第二次推迟,超重型B4第三次上发射塔,这是咋了?
- 发射探测器,发射电磁波,为了联系外星文明,人类有多拼?
- 我国将造新一代“观天神器”爱因斯坦探针,超强视力可让黑洞现形
- 中国天眼迎来一个搭档,与我国空间望远镜共同发力,揭示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