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大医学院副教授陈福和:为什么可以第一个分离出Omicron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直新闻按】南非国家传染病机构数据显示 , 上月为其中249名确诊者的病毒样本做基因排序 ,发现七成四属于Omicron新变种病毒 , 相信已快速取代Delta成为主流 。 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迅速 , 各国民众闻毒色变 , 世界多地的科学家也在争分斗秒寻找应对之策 。 11月30日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成功分离出新变种病毒Omicron , 成为亚洲首个成功分离及培养Omicron变种病毒株的团队 。
Omicron有「多毒」?香港与内地双向通关在即 , 现有的核酸筛查能否「堵漏」?现有疫苗的保护率有多高?就此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12月2日访问了该分离出新变种病毒Omicron研究团队中的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陈福和 。
陈福和表示 , 培养、分离Omicron病毒株是成功的第一步 , 因为实验中最可信的资料都是利用活病毒才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研究结果 , 譬如抗病毒药物 , 或是疫苗的保护力等 。 而接下来港大该团队将会就现有疫苗的保护性、Omicron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现有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抗病毒药这四个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
而今日特区政府推出港康码 , 内地与香港双向通关在即 , 现有核酸检测方式能否“捉到”变种病毒的感染者?陈福和相信 , 只要采样样本拿得好 , 病毒量够高 , 那么就不会有个案“走漏” , 因为通常要有两重或是多重(取样) , 比如鼻腔和咽喉合并拭子才有一个准确的诊断 。 而目前的检测手段都是多管齐下 , 所以绝大部分的个案应该可以抓出来 。
抓感染个案有信心 , 不过“抓”陈福和做访问不容易 。 由于经常要在P3实验室内做研究 , 陈福和以及其他港大微生物系研究人员要日积月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 记者连续两天联系陈福和都处于“失联”状态 。 港大P3(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实验室是香港唯一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 是国家在很多年前给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支持 , 加上该团队诸多领军人物多年的经验和研究人员们的付出 , 才能跑在病毒的前面 。
“因为新冠病毒研究是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的事情 。 早一个小时知道 , 我们的资讯就可以让全世界所有人了解 , 让科学家们也可以联手成功堵截到新的变种新冠病毒 。 ”
陈福和医生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及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科名誉顾问医生 , 同时在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 从2015年起 , 陈福和每年都被列入全球被引用(文献)最多的1%学者 , 及2021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 , 于国际同行评审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及综述270余篇 。 陈福和祖籍海南文昌 , 是香港知名实业家陈世英的儿子 , 从小立志钻研医学 。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 陈福和
以下为采访实录 。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在成功分离Omicron病毒株之后 , 目前你们这个研究团队正在做哪一方面的工作?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 陈福和:分离病毒是所有最重要实验的第一步 。 现在第一步成功了 ,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紧锣密鼓的去解决 。 譬如说首先大家都会问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已经打了疫苗针的人士或者现有的疫苗 , 保护性是否足够?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着手研究的 。 第二是这个病毒的致病性 , 或者称为毒性 , 不幸被传染上后患病的严重性;还有病毒的传播性、传染力变强还是变弱了?第三是一些现有的药物包括我们称为单克隆抗体或是本身用来医治新冠病毒的药物 , 会不会效力变差甚至是失去了大部分呢?这些都是正在研究的 。 所以这三方面需要加紧去做 , 因为除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之外 , 防止全球疫情扩散主要是靠这几个手段 。
还有一点刚才提到的是现有的核酸测试 , 譬如那些快速测试 , 会不会因为新冠病毒的突变之后 , 有一些测试就没有这么灵敏了、以至于会走漏一些个案呢?所以综合这几个方面是一些很迫切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
推荐阅读
- 专访Swim:从Wormhole出发,完善Solana跨链资产流动性
- 港大最新研究: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更易感染人类支气管
- 95后港大硕士在剑三行骗几千元,是一念之差还是贪婪成性?
- 央视新闻重点报道错换事件,当台记者前往九江专访,正式呼吁彻查真相!
- 快递员突然倒地,医学院老师和学生轮番上阵,男子成功捡回一条命
-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加快转型——专访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万春
- 香港大学医学工程团队提出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方法
- 航天员 再征寰宇——专访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之叶光富
- 简洁如照片 独家专访:陈功教授解读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分化的研究争议
- 纳米 香港大学工程和牙医学院发现纳米钻石能有效抑制口腔感染